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社会生活的变迁与喜剧小品语言策略的嬗变

发布时间:2018-03-06 23:12

  本文选题:喜剧小品 切入点:喜剧 出处:《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代中国喜剧小品已走过30余年,其语言策略随社会生活的变迁发生了重大改变。喜剧小品语言策略与社会生活的共变可分为5个阶段:娱乐稀缺时代小品登场与小品语言的"缺位"、经济文化的复苏与小品传统修辞的继承、社会流动的增强与小品语码的混杂、社会的转型与小品语言的"颠覆"、社会生活的泛娱乐化与小品语言的"狂欢"。走出当下喜剧小品的语言困境离不开语言生存环境的改变与健康语言生活的引导。
[Abstract]:Contemporary Chinese comedy sketches have gone through more than 30 years, Its language strategy has changed greatly with the change of social life. The coevolution of comedy sketch language strategy and social life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the "absence" of short passage and short story language in the era of scarcity of entertainment, the "absence" of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suscitation and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rhetoric, The enhancement of social mobility and the mixing of the code of the essay,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ociety, the subversion of the language, the entertainment of the social life and the carnival of the language are inseparable from the change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guidance of the healthy language life.
【作者单位】: 湖南理工学院中文学院;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喜剧作品语码借用的社会语言学研究”(项目编号:11B05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当代娱乐文化的发展与喜剧美学的建构”(项目编号:11BA01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邹贤尧;;喜剧小品:不谐调模式[J];戏剧文学;2007年09期

2 胡青青;;网络语言的伦理思考[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3 符达维;方言小品几时休[J];咬文嚼字;1996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英;;人类学视野下保护语言多样性的几点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贡波扎西;;藏区地名命名法的特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3 杨茜;外来词:异质文化传播和融汇的一面镜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姚兰英,金泽安;如何激发英语学习兴趣[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王茜;刘桂林;齐秀静;张俊艳;颉芳芳;;保定市新住区地名文化景观的形式与内涵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5期

6 翟丹;;浅谈大学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的文化导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7 李慧;;从音系学角度分析英汉词的音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8 栗宏;;文化语言学研究探微——从汉字称谓看汉文化的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9 邵薇薇;;翻译问题:译者和他的理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10 程骋;;从流行语看语义泛化及语义变化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倪建平;;中国在中亚的国家形象塑造:文化传播的视角[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李恒;;从波普的“三个世界”理论看“萨丕尔——沃尔夫假说”[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杨秀明;;关于港澳台学生口语中一种常见的句法现象——新兴问句“有没有+VP”产生依据探析[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陈志云;;《说文解字》女部声训与汉代妇女地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林宝卿;;闽南方言与外来文化[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6 罗宝珍;;福建民间疾病谚语探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七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罗宝珍;林端宜;;福建民间谚语的医药文化内涵[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林宝卿;;闽南方言与外来文化[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三卷][C];2011年

9 严杏;;福建古民居中的木雕饰之美——以三坊七巷为例[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3[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马京;云南兴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3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武晓丽;汉语核心词“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海淑英;吉尔吉斯语中的俄语借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格根哈斯;蒙古语科尔沁土语特殊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黄璧蕴(Ms. Chaweewan Wongcharoenkul);泰国华人作用:泰国曼谷王朝拉玛三世至拉玛五世时期华人社会(公元1824年至公元1910年)[D];上海大学;2010年

8 章黎平;汉语方言人体词语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宋琳;基于《汉语大词典》语料库的魏晋新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金锡永;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胡裕树;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2 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1期

3 沈家煊;;“在”字句和“给”字句[J];中国语文;1999年02期

4 胡裕树;试论汉语句首的名词性成分[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兵侠;;试论喜剧小品的艺术特点[J];戏剧文学;2003年07期

2 谢旭慧;论喜剧小品语言的幽默特质[J];现代传播;2004年01期

3 谢旭慧;论喜剧小品语言的幽默特质[J];艺术百家;2004年01期

4 陈孝英;喜剧小品20年[J];当代电视;2004年03期

5 范华群;;喜剧小品又现光彩[J];戏剧之家;2004年01期

6 李美丽;刘桂芳;;喜剧小品的幽默情愫[J];戏剧文学;2006年02期

7 刘桂芳;唐卓;;喜剧小品的幽默特质[J];四川戏剧;2006年03期

8 杨建生;;对我国电视喜剧小品现状的创作与思考[J];引进与咨询;2006年10期

9 杨春玲;;喜剧小品中幽默话语的语体分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10 李玮;;对电视喜剧小品兴衰的思考[J];四川戏剧;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力颖;;保护赵本山 繁荣喜剧小品——陈孝英访谈录[A];“首届全国喜剧小品探索与争鸣研讨会”专辑[C];2003年

2 唐乙;;喜剧小品今与昔[A];“首届全国喜剧小品探索与争鸣研讨会”专辑[C];2003年

3 史力;;喜坛东北风与中国小品热[A];“首届全国喜剧小品探索与争鸣研讨会”专辑[C];2003年

4 张力颖;;掌握规律 走向必然[A];“首届全国喜剧小品探索与争鸣研讨会”专辑[C];2003年

5 谢旭慧;;喜剧小品的语言美[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朱宗琪;;喜剧小品在表演教学中的作用[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下)——第八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1年

7 彭俐;;粗俗搞笑离艺术有多远——赵本山现象述评[A];“首届全国喜剧小品探索与争鸣研讨会”专辑[C];2003年

8 崔凯;;关于喜剧小品的再思考——兼与彭俐先生商榷[A];“首届全国喜剧小品探索与争鸣研讨会”专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靖;东北喜剧小品的 语言魅力[N];吉林日报;2009年

2 张婧 陈坤;东北喜剧小品:丑与美的契合[N];吉林日报;2010年

3 董家骧;漫言喜剧小品创作中的审美思维[N];辽宁日报;2002年

4 欧阳国仁 洪可人;看过本届喜剧小品大赛[N];文艺报;2004年

5 记者  张云宽;喜剧小品繁荣的见证[N];湖北日报;2006年

6 陈孝英 郑凯;喜剧小品的“三无”现状和理论误区[N];文艺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孟祥宁;让生活的笑声更灿烂[N];中国艺术报;2004年

8 陈雨露;《女兵王燕》和喜剧小品[N];文艺报;2005年

9 杨竞;崔凯:改革开放让东北喜剧小品风靡全国[N];中国艺术报;2008年

10 金芳;解读东北喜剧小品[N];中国艺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屈菲;东北喜剧小品及其文化意义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光华;中国喜剧小品中刻意曲解现象的语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齐丽丽;喜剧小品语言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柴茹;喜剧小品语言幽默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王钰慧;喜剧小品幽默话语解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杨春玲;中国电视喜剧小品幽默语篇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6 向莅;当代中国喜剧小品的美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燕;喜剧小品中幽默语言的顺应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8 赵思萤;顺应论视域中喜剧小品的话轮转换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9 龚艳;[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谢春艳;从框架迁移角度分析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言语幽默[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76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576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1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