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修辞运作的“锚现象”与修辞学的重要特征

发布时间:2018-03-29 16:46

  本文选题: 切入点:锚现象 出处:《当代修辞学》2017年02期


【摘要】:锚现象是修辞运作的重要特征,是指修辞者为了劝说听众/读者接受其观点、主张、信念,将之锚定于修辞者认为听众/读者可能会接受、认可或赞同的事物上,从而撬动其对自己的观点、主张、信念的支持或认同。本文首先界定了"锚现象",指出了它的表现形式及心理运作机制,然后顺着其蕴含的意义,论述了修辞学的几个重要特征,并驳斥了"修辞学是诡辩"的说法。
[Abstract]:Anchor phenomenon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rhetoric, rhetoric refers to in order to persuade listeners / readers to accept their opinions, ideas, beliefs, will be anchored to the rhetoric that listeners / readers may be accepted, approved or endorsed things, thereby leveraging its claims on their views, beliefs, or the support identity. First defines the "anchor phenomenon", and points out its manifestations and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and then along its significance, discusses several important features of rhetoric, and refuted the "rhetoric is sophistry".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希杰;修辞学是一门科学么?(提纲)[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2 谭学纯;国外修辞学研究散点透视——狭义修辞学和广义修辞学[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姚喜明;政治与修辞学的兴衰[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夏中华;修辞学转向与修辞学的发展[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5 陈汝东;;论以修辞学为中心的学科体系建设[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李娟;;浅谈科学修辞学[J];法制与社会;2007年07期

7 陈炯;;修辞学的学科定位[J];毕节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邓志勇;;修辞学的深刻蕴涵——从修辞学与古典辩证法的关系谈起[J];外语研究;2009年04期

9 黄楚丹;;修辞学转向试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10 王希杰;;江苏修辞学三十年[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名方;;修辞学杂谈[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2 滕慧群;;从《修辞学发凡》到《修辞学导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3 王希杰;;序[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4 王希杰;;评说所谓“修辞学革命”论[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5 ;学说、学派和学会——关于江苏修辞学的对话[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6 李名方;;关于修辞学的再思考——也谈什么是修辞学[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7 王希杰;李名方;;关于得体修辞学的通信[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8 郑庆君;;“诚信”原则与修辞学的对象[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9 王慧;;修辞学的重要概念:零度与偏离[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10 王希杰;李晗蕾;;修辞学对话[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李玉成;“智慧的声音”[N];学习时报;2002年

2 刘媛嫒 曾毅平;多学科交融中的修辞学[N];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小博;科学修辞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2 肖书文;中日当代修辞学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温婵;经济学修辞学的理论特征分析[D];山西大学;2014年

2 郑春婷;广义修辞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蒋可;从广义修辞学视角解读言语接受者的作用及其对表达者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晓露;俄汉隐喻辞格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819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6819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8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