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词“而”的隐现规律研究
本文选题:“而” + 隐现 ; 参考:《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摘要】:以语料库为基础,文章对“为……而……”结构中连词“而”的隐现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介词补足成分的长度、结构复杂度、条件概率(配价概率)P(为←V|为)以及P(为←V|V)等因素,可能都与“而”的使用有一定关系。这些因素均与语言处理的复杂度有关。复杂度越高,使用连词“而”的可能性越大,反之亦然。“而”作为结构标记,可能起到了降低语言处理难度,提高语言处理效率的作用。研究也表明,将基于语料库的计量研究方法与认知理论相结合是可行有益的,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某些传统研究方法难以发现的汉语结构规律,并深入了解这些规律背后的认知功能动因。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corpus, the article is about. And. " The law of concealment of conjunctions in structure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ngth of preposition complement, the complexity of structure, the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valence probability) P (for V) and P (V for V) may be related to the use of "but". These factors are related to the complexity of language processing. The higher the complexity, the more likely the conjunction is to be used, and vice versa. As a structural marker, "and" may play a role in reducing the difficulty of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language processing. The study also shows that it is feasible and beneficial to combine the corpus-based econometric research with cognitive theory, which can help us to discover some Chinese structural rules that are difficult to find in traditional research methods. And deeply understand the cognitive function behind these laws.
【作者单位】: 安徽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087;;H146.3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静;;汉语配价语法研究[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2 宁琦;;俄语非动词述体配价的研究[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周统权;;动词配价的质效应与量效应——来自失语症研究的证据[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郑定欧;;配价语法与词汇-语法[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5 殷国光;华建光;;《庄子》动词配价研究[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6 陈玉忠;李保利;俞士汶;;基于格关系和配价的藏语动词再分类研究[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王治敏;李勉东;;谓词带定式的配价研究[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民生证券 闻群 王静进;市场箱体震荡 短配价值长看成长[N];中国证券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周统权;汉语动词配价理论及其神经心理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侠;配价理论与语义词典[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丁加勇;隆回湘语动词句式及其配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权震红;韩国语非叙述性名词配价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5 郭丽君;俄语若干语气词辖域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雪;基于配价理论的中文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2 闫克;现代汉语介词配价初探[D];河南大学;2007年
3 徐涛;莫斯科语义学派词汇释义配价的理论和实践[D];黑龙江大学;2007年
4 徐先玉;俄汉语述体动词配价对比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5 夏天;配价理论视角下词汇语义角色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6 邓继思;俄语言语动词的配价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7 张叶红;俄语动词的配价分析及其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润;俄语动词语义配价及其描写模式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9 牛长伟;《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动词配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袁玉华;俄汉语形容词配价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75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77521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