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学生汉语语气词“吧”、“吗”、“呢”偏误研究
本文选题:汉印语气词对比分析 + 习得研究 ; 参考:《吉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汉语语气词特别得多,但常使用的只有十几个。虽然很少,可是很多外国学生掌握不了语气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譬如在口语交际的时候,经常发现应该用语气词时他们不用,而不应该用语气词时他们用,还有发现误用等。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错误呢?我们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生应该研究研究。语气词看起来很容易习得,其实特别难。因为它们用法多意义也多,还有语气词“甲”和“乙”有相同点与不同点,若没有掌握好规律容易造成偏误。许多教师在教学或者学生在习得语气词时忽略了它们的重要性,因此学生没能把握好语气词。其实,还有很多各种各样原因引起了偏误而影响了交际,对于印尼学生也不例外。针对印尼学生学汉语语气词习得、偏误研究还没有发现相关资料,所以本文针对他们的习得情况和规律作了进一步的研究。首先本文针对58名还在中国学汉语的印尼学生发了一份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错误率为40%作了偏误分析。然后本文简单的对汉印语气词“吧”、“吗”及“呢”进行了对比,从汉语语气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角度进行了考察。最后对语气词“吧”“吗”“呢”提出了教学策略,希望能对我们有所帮助。
[Abstract]:Chinese mood words are much more special, but only a dozen are often used. Although few, many foreign students can not grasp the basic meaning and use of modal words. For example, in oral communication, they often find that they should not use mood words, but they should not use them. Why make such a mistake? As a student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we should study it. Modal words seem easy to learn, but they are particularly difficult. Because they have many meanings and many meanings, and the modal words "A" and "B" hav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t is easy to cause errors if they do not grasp the rules well. Many teachers neglect their importance in teaching or students' acquisition of modal words, so students fail to grasp them well. In fact, there are a variety of reasons caused by bias and affect communication, for Indonesian students are no exception. In view of the Indonesian students' acquisition of Chinese modal words, no relevant data have been found in the bias study, so this paper makes a further study on their acquisition situation and rules. Firs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58 Indonesian students who were still studying Chinese in China, and the error rate of the survey was 40%. Then this paper makes a simple comparison of the Chinese and Indian mood words "bar", "?" and "er", and investigates the meaning and usage of the Chinese modal words. Finally,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the modal word "bar" is put forward, hoping to be helpful to us.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19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健;关于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刘阁春;;教师教学策略应解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J];今日科苑;2009年16期
3 时俊卿;;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策略[J];成才之路;2007年36期
4 付建中;心理学课程建设中的教学策略探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张亚君;写作教学策略散论[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6 寇欣伟;面向语文教育的文艺学教学策略——对成教类学生文艺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赵丽霞;;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学策略的探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年11期
8 佟华;陈红;;浅谈物理概念的教学策略[J];黑龙江史志;2009年17期
9 张静;;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教学策略之选择[J];外国语文;2011年04期
10 魏月梅;;五年制高师《英美概况》教学策略初探[J];内江科技;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坤茂;;深入研究教学策略 提升解决问题能力[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4)[C];2014年
2 薛正新;;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正确运用音乐教学策略[A];2013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彭光福;;提高学业不良学生的教学策略[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4 王力;;情景探究教学在教学策略中的应用[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5 卢慕稚;徐力;李娜;;科学教育中几种有效的教学策略[A];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有霞;;英语教学中的三大原则及其教学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7 陆丹;;活用教学策略 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四卷)[C];2013年
8 崔军;;一松一竹真朋友 山鸟山花好弟兄——浅谈写景抒情诗的教学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集[C];2014年
9 周嘉晏;;校内外信息科技教育中“合作学习”的比较研究[A];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C];2012年
10 艾宏国;万林;;应用“问题探源”教学策略尝试研究性学习[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级教师 金哲民;教学策略的科学运用[N];东方城乡报;2008年
2 北京教育学院 时俊卿;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策略[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樟树市义成中学 邓永忠;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的实现途径[N];宜春日报;2010年
4 袁州区新坊中心小学 黄建军;新课标下数学教学策略的转变[N];宜春日报;2010年
5 南阳市三中 刁春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应用“问题教学策略”[N];学知报;2011年
6 商丘市外国语实验小学 张秀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学策略[N];商丘日报;2012年
7 山东省泗水县洙泗小学 丁梅;教学策略也是教师必修课[N];中国教育报;2013年
8 江西兴国平川中学 杨见海;浅谈课改下高中数学课的教学策略[N];学知报;2010年
9 吴玲 黎萌;简洁高效的神奇教学策略[N];中国教育报;2011年
10 广安观阁职中 代尚华;新课程改革下的农村初中政治教学策略[N];广安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原媛;生物教学中多感官认知教学策略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马少琼;保定市高职院校翻译教学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3 郭瑞军;高中数学“算法初步”教学现状分析与教学策略的思考[D];延边大学;2015年
4 丁辰皎;高三数学“导数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王娅;电子书包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孙雨;“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7 胡雅文;提高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李文娟;城乡结合部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9 张元;浅析韩汉同形词及其教学策略[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10 李云;“概念图教学策略”在高三生物学复习课中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00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900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