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埃及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选题:跨文化适应 + 埃及 ; 参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汉语和孔子学院的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大,随之增长的还有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数量。像星星一样散落在各国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在他们所赴任的国家势必都会遇到跨文化适应的问题。跨文化适应研究在很早之前便已兴起,但关于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国别化跨文化适应研究还不太成熟与全面。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国别化跨文化适应研究以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跨文化适应最为多见。本文选取赴埃及任教的汉语教师志愿者的15项基本信息作为待研究因素,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从跨文化适应的三个维度(心理适应、社会文化适应、工作适应)出发来进行该论文的写作。本文的主要内容具体如下:绪论部分主要讲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与论文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方法以及关于该论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研究现状中主要讨论跨文化研究和埃及汉语教学研究;第二章对统计得出的汉语教师志愿者的15项基本信息数据一一进行详述;第三章运用SPSS20.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影响志愿者在埃及的跨文化适应的因素有志愿者的性别、英语水平、学历以及对埃及的了解程度。最后,在第四章笔者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如何提高赴埃汉语教师志愿者在埃及的跨文化适应能力、汉办对赴埃汉语教师志愿者的选拔以及培训方面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Abstract]: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and Confucius Institutes is growing globally, and the number of Chinese teacher volunteers is growing. Chinese teacher volunteers scattered around the world like stars are bound to encounter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problems in the countries where they work. Although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has been on the rise since long ago, the study on the localization of Chinese teachers' volunteers is still not mature and comprehensive. The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of Chinese teacher volunteers in Thailand is the most common. This paper selects 15 items of basic information of Chinese teacher volunteers who are teaching in Egypt as the factors to be studied, and adopts the form of questionnaire,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sociocultural adaptation, social and cultural adaptation). Work adaptation) set out to write the paper.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the introduction mainly describ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research purpose, research significance, the definition of related concepts,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it mainly discusses the cross-cultural research and the Egyptian Chinese teaching research. The second chapter elaborates the 15 basic information data of Chinese teachers' volunteers. The third chapter uses SPSS20.0 software to mak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n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and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of volunteers in Egypt are gender, English proficiency,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understanding of Egypt. Finally, in the fourth chapter,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the author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the cross-cultural adaptability of Chinese teacher volunteers in Egypt. The Chinese Office has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selection and training of Chinese teachers to Egypt.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宇红;文化适应与跨文化交际[J];杭州商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罗康隆;论文化适应[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李萍;孙芳萍;;跨文化适应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04期
4 杨宝琰;万明钢;;文化适应:理论及测量与研究方法[J];世界民族;2010年04期
5 孙进;;文化适应问题研究:西方的理论与模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邓婷;;试论从解决文化差异到文化适应的问题[J];大众文艺;2011年20期
7 陈国明;余彤;;跨文化适应理论构建[J];学术研究;2012年01期
8 程雅丽;华锦木;;文化适应的研究综述[J];科技视界;2013年02期
9 祝婕;;论来华预科部留学生跨文化适应[J];语文天地(高教.理论);2013年01期
10 郑士贵;文化适应对理解信任的影响[J];管理科学文摘;199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晶;;文化适应与跨文化交际[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付佳;唐宁玉;;文化适应研究新方法初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刘杨;方晓义;;文化适应的标准、过程及影响因素[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苏娟;梁福成;白学军;;蒙族中学生文化适应与智力水平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吴丽;;失地农民幸福感与文化适应关系实证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严文华;;德国旅居者在中国的跨文化适应:质性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严文华;;日本留学生和工作者的跨文化适应:以上海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周云水;;小民族的生计模式变迁与文化适应——独龙族社会结构变迁分析[A];共识(2009秋刊02)[C];2009年
9 张智勇;;华中农业大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徐丽琼;;流动儿童的文化适应研究——以北京市一所公立中学为例[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新权 武汉钢铁公司总法律顾问;企业“走出去”:文化适应比技术更重要[N];中国企业报;2014年
2 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 杨庭硕;文化对自然与生态系统的适应具有层次差异[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陈国明 美国罗德岛大学教授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执行主席 廖静 译;跨文化适应是跨越文化边界的游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莫幸福;宗教发展与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14年
5 张雷生 韩国柳韩大学、延世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社会支持网络提高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金荣渊 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教授 任瑞阳 译;压力、适应和成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章田 雅龙;中美将合作培训数百名美国汉语教师推广汉语[N];中国人事报;2007年
8 蒋可心;努力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综合素质[N];光明日报;2006年
9 记者 郭丽琨;2010年,全球汉语教师缺口将超过400万[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0 通讯员 杨慧芸;大理学院5毕业生成为赴泰国汉语教师志愿者[N];大理日报(汉);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逊;数字化的旅居者—在德中国人新媒体使用与文化认同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2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霜;民族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4 冯忠芳(KIATTISAK SAE FONG);泰国中小学本土汉语教师发展的历时考察与标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孙亚楠;韩人社区与“韩味”青岛[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曹经纬;在华跨国公司外籍高管跨文化适应的压力及应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潘玉华;国际比较视野下的汉语教师标准与素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8 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杨燕;9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丹;赴埃及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7年
2 李先知;试析中国留美高校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和对策[D];重庆大学;2011年
3 董会颖;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适应[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姚金安;在日中国人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实证考察[D];湖南大学;2013年
5 李营;越南留学生在华跨文化适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孙佳鹏;上海市新疆中职班学生文化适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蔡火林;甘孜藏区外来教师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8 朱艳霄;壮族布岱族群女性的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广西艺术学院;2015年
9 丁方超;来华华裔留学生文化适应情况调g敫霭阜治鯷D];复旦大学;2014年
10 钱绘旭;东南亚留学生在云南的跨文化适应调查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682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968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