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字句的状语指向
本文选题:状语指向 + 被字句 ; 参考:《当代语言学》2015年03期
【摘要】:本文讨论被字句中的状语指向问题。汉语被字句的研究近十年来有了很大的进展,部分研究指出施事出现的被字句(长被字句)和施事没有出现的被字句(短被字句)分别具有不同的语法结构和生成过程。本文通过意图性心理态度状语在两种被字句中所呈现的表现,验证Huang(1999)等提出的被字句的语法结构是否妥当,并且借鉴形式语义学的方法,构建出状语指向的分析模式。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problem of adverbial pointing in Bei sentence. In recent ten years,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Bei sentence. Some studies point out that there are different grammatical structures and generating processes between the beixe sentence (long quilt sentence) and the bed-sentence (short quilt sentence) that appeared by the agent. Based on the expression of intention psychological attitude adverbial in two kinds of sentence, this paper verifies whether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 of the object proposed by Huang Jiong 1999 is appropriate or not, and constructs an analytical model of adverbial pointing by using the method of formal semantics.
【作者单位】: 御茶水女子大学;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庚堂;“被”字的特征与转换[J];当代语言学;1999年04期
2 熊仲儒;汉语被动句句法结构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3年03期
3 石定栩,胡建华;“被”的句法地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4 曹道根;;“被”的双重句法地位和被字句的生成[J];当代语言学;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仲儒;;汉语等同双宾句与等同范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陈晓燕;;被字句中“被”的句法功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3 王礼正;;两种复杂被字句的生成:句式糅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周莹萍;;近二十年来被字句研究述评[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5期
5 谭晓平;;汉语“被”字句生成句法研究综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熊仲儒;汉语被动句句法结构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3年03期
7 石定栩,胡建华;“被”的句法地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8 曹道根;;谈汉语“被”字句一些最简句法研究中存在的理论问题[J];当代语言学;2008年01期
9 邓思颖;;汉语被动句句法分析的重新思考[J];当代语言学;2008年04期
10 曹道根;;“被”的双重句法地位和被字句的生成[J];当代语言学;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元莲仙;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及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2 常欣;中国大学生英语句子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3 朱俊阳;现代汉语双事件结构衍生关系的被动式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4 朴顺姬;现代韩国语被动表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刘涛;汉语句法移位的神经语言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冯文贺;汉语连词及其相关结构的依存分析[D];武汉大学;2011年
7 白莲花;韩汉语语序类型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郑众;现代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动态照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程丽丽;十八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末北京话被动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10 曹凤霞;古代汉语标记被动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思海;《醒世姻缘传》“被”字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曹书华;“V到”句式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正莹;汉语中“V成”构式的描写与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帅强;汉语新被动结构与权势关系[D];西南大学;2011年
5 陈怀秋;虚词“给”的句法语义接口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月里古丽·沙木沙克;论现代汉语被动句的维吾尔语翻译[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李芳;泰汉被动句比较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1年
8 曹海红;基于信息依存语言模型的英汉被动结构对比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孙莎莎;现代汉语新兴“被X”格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索琼;被字结构的配价理论研究及其他相关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顾阳;论元结构理论介绍[J];国外语言学;1994年01期
2 何元建;X标杆理论与汉语短语结构[J];国外语言学;1995年02期
3 顾阳;生成语法及词库中动词的一些特性[J];国外语言学;1996年03期
4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5 吴庚堂;“被”字的特征与转换[J];当代语言学;1999年04期
6 熊仲儒;汉语被动句句法结构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3年03期
7 石定栩,胡建华;“被”的句法地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飞华;唐巧娟;;试析被字句的语篇功能[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2 方林刚;;新被字句的选择性继承与创新[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吴芳;黄燕旋;;从语篇功能看近代以来被字句的发展[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丁建川,曹贤香;浅谈被字句[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0年02期
5 王明华;《金瓶梅词话》中的被字句[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6 张伯江;;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对称与不对称[J];中国语文;2001年06期
7 游舒;被字句的语息表达对其成分消隐的制约与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邵敬敏,赵春利;“致使把字句”和“省隐被字句”及其语用解释[J];汉语学习;2005年04期
9 郭圣林;;被字句的语篇考察[J];汉语学习;2006年06期
10 张延俊;;“特殊被字句”形成机制研究[J];语言科学;2010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沈锡伦;语法的浸润现象[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2 城固县老庄镇徐家村小学 彭兆恒;准确把握教材体系抓好小学语文教学[N];汉中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游舒;现代汉语被字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颜力涛;汉语被字句的“偏离义”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直;被字句动词组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2 冉云云;现代汉语中的被字句:语段推导[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3 王志英;现代汉语被字句句法语义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4 黄新强;现代汉语非宾格句和被字句生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见娜;网络被字句的句法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迪;被字句中动词的基本形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颜力涛;时间关系与被字句[D];吉林大学;2007年
8 祁青;从《四世同堂》看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动词差异[D];浙江大学;2009年
9 谢军;动词后带“着”被字句的功能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10 唐广磊;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被字句翻译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736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973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