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从邪床禅在丹阳方言中的演变与历史层次

发布时间:2018-06-04 20:30

  本文选题:从母 + 邪母 ; 参考:《语言科学》2017年04期


【摘要】:中古的从、邪、床、禅几个声母的区别一直存有疑问。通过对位于江淮官话和吴语之间的丹阳方言的考察,以及丹阳与邻近几个方言点的对比,可探讨这几个声母在江淮官话和北部吴语一带的演变情况:其中,从、邪两母可推断出在某个时点是有区别的,但更早时可能有共同来源;而中古的床母、禅母在这一带则倾向于不分或相混。
[Abstract]: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nsonant, evil, bed, and Zen in the Middle Ages have always been in doub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Danyang dialect, which is located between Jianghuai Mandarin and Wu dialect,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Danyang dialect and several neighboring dialects, the evolution of these consonants in Jiang-Huai Mandarin and northern Wu dialect is discussed. The two mothers may infer that there is a difference at a certain point, but may have a common source earlier, while the medieval mother of bed, the Zen mother, tends to be indiscriminately or intermingled in this area.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3CYY01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ZD177)的资助
【分类号】:H1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沈青;;陕南江淮官话的特点与成因[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陈立中;余颂辉;;清代江淮官话抄本韵书《同音ug解》[J];文史博览(理论);2011年12期

3 李慧敏;江淮官话的归属与特征研究概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孙宜志;;安庆三县市江淮官话的归属[J];方言;2006年02期

5 顾黔;;从丹阳方言看江淮官话与吴语的分界[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周元琳;;江淮官话庐江方言中的“得V”结构[J];中国语文;2006年01期

7 刘祥柏;;江淮官话的分区(稿)[J];方言;2007年04期

8 顾劲松;;苏北江淮官话古阴声韵字收m尾现象考察[J];语言科学;2011年04期

9 顾劲松;叶安琪;;苏属江淮官话n、l分混状况考察[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10 方环海;《古今中外音韵通例》与十九世纪的江淮官话音系──兼论该韵书对汉语官话语音史研究的价值[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台湾民间方言之源流[N];海峡时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海燕;江苏省北部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分界再论[D];苏州大学;2007年

2 邱磊;鄂东北江淮官话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吴波;江淮官话语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石绍浪;江淮官话入声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5 刘存雨;江苏江淮官话音韵演变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贡贵训;安徽淮河流域方言语音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中云;连云港地区江淮官话入声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2 强伟;安徽芜湖市峨桥方言语音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

3 陈浩;吴语与江淮官话语音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4 吴芬芳;石门方言音韵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5 徐建;安徽太湖方言语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熊颖;江淮九江方言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何自胜;六安话语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吴正水;宿松方言语音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9 仇赛男;崇明方言来源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彩龙;信阳方言入声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78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1978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5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