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旅游广告的多模态批评性话语分析

发布时间:2018-08-01 21:11
【摘要】:随着话语分析的不断发展,话语分析者发现从单一的语言学角度已经不能对话语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因此话语分析从语言文字转向了包括语言在内的多模态语篇。近年来旅游作为一种精神需求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作为传播旅游目的地和产品的媒介,旅游广告已成为人们选择旅游地的重要依据。广告商通过文本、图像等符号资源建构刺激消费的意义,消费者也需要提高自己的多模态话语认识能力,因此对旅游广告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有较强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纽约时报》和“观光网”中选取了30篇旅游广告作为分析的语料,旨在分析旅游广告中图片和文字是如何分别影响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两个模态又是如何互动突出整体意义,从而达到吸引消费的目的。本文以视觉语法为理论基础,遵循批评性话语分析方法,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旅游广告,从而来发掘旅游广告中图像与文字如何影响人们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广告商主要地通过使用叙事过程来实现图像的再现功能,同时,通过接触、社会距离和视角来传达互动意义,旅游广告商常用远景对旅游地作出全面的展示。利用广告的信息值,显著性和框架的方法实现了图片的构图意义,图片的大小和颜色的布局都体现了一定的意识形态。对于广告中文字的分析通过词汇的选择和情态来实现,广告商应用中低值的情态词缩短了广告商与受众的关系,形成一种信任和尊敬的关系。在词汇的选择上,广告商通过使用大量正面的描述来帮助受众对景点建立良好的印象,同时大量使用第二人称建立面对面的交际效果,实现更有效的说服。此外,语言和图片两个模态相互协同补充,从而建构了最佳的表达意义,有助于受众科学全面地解读旅游广告。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discourse analysis, discourse analysts find that discourse analysis can no longer be thoroughly analyzed and studied from a single linguistic point of view, so discourse analysis has shifted from language to multi-modal discourse, including language. In recent years, as a kind of spiritual demand, tourism has been favored by many people. As a medium to spread tourism destinations and products, tourism advertis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basis for people to choose tourist destinations. Advertisers construct the meaning of stimulating consumption through symbolic resources such as text and image, and consumers also need to improve their cognitive ability of multi-modal discourse, so it is of great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carry out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on tourism advertisements. This paper selects 30 tourist advertisements from the New York Times and the Tourism Network as the language materials to analyze how the pictures and words in the tourist advertisements affect people's choice of tourist destinations respectively. The two modes are how to interact and highlight the overall significance, thus achieving the purpose of attracting consump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visual grammar and following the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use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s to study tourism advertising. In order to explore how images and words in tourism advertising affect people's choice of tourist destination.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research results that advertisers mainly use narrative process to achieve the function of image reproduction,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contact, social distance and perspective to convey interactive meaning. Tourism advertisers often use the vision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display of the tourist destination. By using the information value significance and frame of the advertisement the image composition meaning is realized and the size and color layout of the picture reflect a certain ideology. The analysis of the words in the advertisement is realized by the choice of words and modality. The low-value modal words in the application of advertisers short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vertisers and the audience and form a relationship of trust and respect. In the choice of vocabulary, advertisers use a large number of positive descriptions to help the audience to create a good impression of the scenic spots, at the same time, a large number of use of the second person to establish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 effect, to achieve more effective persuasion. In addition, the two modes of language and picture complement each other, thus constructing the best meaning of expression, which is helpful for the audience to interpret tourism advertisements scientif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136;H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彦瑞;;国内外多模态隐喻研究新动态[J];许昌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2 白美娴;;人-机-人交流中符号模态选择及其意义整合——以多模态语篇博客网页分析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张帮印;;话语意义的多模态构建——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为例[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09年02期

4 韦琴红;;论多模态话语中的模态、媒介与情态[J];外语教学;2009年04期

5 曾方本;;多模态符号整合后语篇意义的嬗变与调控——兼论从语言语篇分析到多模态语篇分析转向时期的若干问题[J];外语教学;2009年06期

6 张时倩;;中外两则企业图标的多模态对比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7 李毅;石磊;;教学中的多模态隐喻——应用隐喻研究的新方向[J];外语电化教学;2010年03期

8 谢竞贤;董剑桥;;论多媒体与多模态条件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10年06期

9 胡壮麟;;多模态小品的问世与发展[J];外语电化教学;2010年04期

10 丁薇;;意义的多模态构建与大学生的多元表达能力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爱东;谷珍;杨燕平;白鹤;;多媒体多模态教学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适用性及效果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四辑)[C];2014年

2 张霄军;;多模态语料库:抢救濒危语言的有效途径[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夏凡;王宏;;多模态情感数据标注方法与实现[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4 赵贤;;多模态基底系统性质研究[A];2010年全国应用逻辑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张友安;胡云安;周绍磊;;Hammerstein系统的多模态模型及其两步辨识法[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钟若飞;郭华东;王为民;朱博勤;;SZ-4多模态传感器辐射模态数据处理与应用评价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康志峰;;口译中多模态的AA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黄俊辉;李文政;李学军;;基于多模态医学影像数据的计算机辅助医疗设计与肿瘤精确治疗[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9 孟祥亮;史元春;杨欣;;基于分层原语的多模态输入统一访问接口[A];第四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印松霞;;试论巴赫金对话理论在旅游广告语域中的运用[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垠;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疾病[N];大众科技报;2009年

2 长军;旅游广告宝库 谁来开发[N];中国工商报;2002年

3 王景 孙艳红;旅游广告之望闻问切[N];中国旅游报;2004年

4 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戴军;澳旅游广告惹风波[N];光明日报;2006年

5 王颖;南京封杀旅游广告模糊用语[N];新华日报;2006年

6 川闻;四川净化旅游广告市场环境[N];中国工商报;2010年

7 国家旅游局 蔡家成 邹爱勇;也谈规范旅游广告问题[N];中国旅游报;2012年

8 张传发;向旅客发“凉民证” 恩施旅游广告又“出位”[N];中国商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李玲;旅游广告:何时不再雾里看花?[N];中国旅游报;2000年

10 林翔 李菊霞;警惕虚假旅游广告[N];中国旅游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静;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中基于多模态数据的事件监测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聂为之;多模态媒体数据分析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3 刘鹏;慢性伤口光学仿体的多尺度多模态医学影像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4 柴瑞峰;小儿神经重症患者术后多模态监测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7年

5 苗迪;基于特征层与分数层的多模态生物特征融合[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6 张征;英语课堂多模态读写能力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李宝磊;多元优化过程记忆算法及动静条件下多模态寻优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8 潘鸣威;多模态视角下的口语交际能力:重构与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逯波;多模态媒体信息检索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10 谭帅;多模态过程统计建模及在线监测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边晓蕾;旅游广告的多模态批评性话语分析[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年

2 刘洁;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多模态话语对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5年

3 邵荣;牛津版高中英语教材的多模态语篇分析[D];西南大学;2015年

4 王玉竹;中美报刊政治漫画的批评性多模态话语分析[D];西南大学;2015年

5 周德英;基于多模态互动意义的公益广告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蒋迪;计划生育宣传画的多模态语篇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7 宋康利;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平面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8 张君艳;中国文化网主页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凌霄;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平面商业广告英汉翻译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10 杨晓倩;多模态语篇分析[D];宁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586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1586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f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