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汉语普通话儿童的双重否定理解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14 09:41
【摘要】:双重否定是指包含两个否定成分,通过否定之否定,表示肯定意义的一种语言现象。有学者把双重否定分为语义双重否定和语用双重否定范畴,并依据“语境关联度”认为,语用双重否定比语义双重否定理解难度大。那么儿童在习得双重否定时是否存在语义双重否定先于语用双重否定的顺序呢?本研究通过“没有X不Y”、“不能不X”、“别不X”和“难道不(是)…吗”考察了汉语普通话儿童理解双重否定结构的大致年龄,分析了儿童理解四种双重否定结构的顺序,并探讨了存在先后顺序的原因。本研究选取了4-5、5-6、6-7岁三个年龄组,每组各30名,用真值判断任务考察了他们理解四种双重否定结构的情况。结果发现儿童理解双重否定结构的发展轨迹明显:对于“别不X”,儿童4-5岁时已有较高的水平,5-6岁时已能基本理解;对于“没有X不Y”和“难道不(是)…吗”,4-5岁还处在起步阶段,5-6岁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到6-7岁已能基本理解;而对于“不能不X”,儿童在4-6岁发展相对较慢,直到6-7岁也没能基本理解,与其他三类双重否定结构差距显著。儿童对四类双重否定的理解存在以下顺序:不能不X难道不(是)…吗没有X不Y别不X。语义双重否定和语用双重否定在顺序上有交错,儿童对语义双重否定的理解并不先于语用双重否定;同龄儿童在理解双重否定上不存在性别差异,女孩的理解水平与男孩相当。我们认为儿童的双重否定能力的发展是个复杂的问题,儿童掌握双重否定的年龄因具体的结构类型而不同。儿童最先理解“别不X”,这主要因为它符合双重否定的原型特征,逻辑转换简单,并且其祈使意义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易受到会话角色的影响;最后理解“不能不X”,这主要与结构复杂和情态有关,“能”有多义性,其情态意义抽象难判断,并且情态强度在复杂的逻辑转换中发生变化。“没有X不Y”逻辑转换相对复杂,其周遍意义可以借助可视的事物理解;“难道不(是)…吗”的语义具有隐含性,儿童理解得较晚可能是还不能判定反问和理解反问的否定功能,不能推导出其中的隐含断言义。儿童对双重否定的理解没有性别差异,原因是他们接受相同的教育,有共同的语言成长环境,在认知水平上可能较为接近,并且语言发展的生理基础在4岁以后可能已无显著差异。总之,汉语普通话儿童理解双重否定的年龄和顺序因结构类型而不同,语义双重否定和语用双重否定之间不存在先后顺序。
[Abstract]:Double negation is a linguistic phenomenon which contains two negative elements and expresses positive meaning through negation. Some scholars divide double negation into semantic double negation and pragmatic double negation, and according to context correlation degree, pragmatic double negation is mor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han semantic double negation. Is there a sequence of semantic double negation before pragmatic double negation in children's acquisition of double negation? This research passes "without X not Y", "cannot not X", "don't not X" and "doesn't (is) not 鈥,

本文编号:2242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242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c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