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在昆高校泰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1 14:21
  近些年,来昆明高校留学的东南亚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泰国留学生就是其中人数比较多的一个群体。由于中泰文化存在差异,比如昆明和泰国在气候,饮食,时间观念,教育制度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此外,留学生还会面临语言难关,学业压力,举目无亲,难于融入中国人的圈子等问题,因此,研究在昆明高校泰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具有现实意义。本人在云南师范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两所学校教授泰国留学生汉语课程,因而从这两所学校中抽取了150个样本,并从留学动机、社会文化适应、心理适应和学业适应这四个维度来进行研究。本文一共四章,第一章是绪论,从研究背景及意义,理论依据,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进行阐述。第二章是跨文化适应的现状分析,其中第一部分介绍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女性人口所占比例大,学生以初级汉语水平为主,绝大部分是第一次来华,而且在昆时间短;第二部分研究留学动机,发现学生以工具型动机为主,融入型动机弱;第三部分调查留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发现学生生活适应状况较好,但人际交流范围狭窄;第四部分研究学生的心理适应,绝大部分学生心理适应状况良好,思乡情绪浓烈,极少数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情况中;第五部分研究学业适应,学生适应状况好,却有些担心无法通过考试,对提高专业知识有所期待。最后,本文研究发现留学生的心理适应与社会文化适应和学业适应都有着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很重要。第三章是跨文化不适的原因,本文从中泰社会文化的差异处和教育制度的差异处,以及留学生自身的原因等方面来分析。第四章是解决跨文化不适的策略,本文从加强社会对留学生的支持力度,完善昆明高校对泰留学生的管理工作和提高对泰留学生的教育质量这三大方面来提高在昆高校泰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H195.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理论依据
        一、中泰文化
        二、跨文化适应理论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研究
        二、关于在华泰国学生跨文化适应性研究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二章 跨文化适应现状的调查分析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留学生基本情况调查统计
        二、留学生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第二节 留学动机
        一、留学动机问卷统计
        二、留学动机问卷和访谈分析
    第三节 社会文化适应
        一、社会生活适应
        二、人际交往适应
    第四节 心理适应
        一、心理适应问卷统计
        二、心理适应问卷分析
    第五节 学业适应
        一、学业适应问卷统计
        二、学业适应问卷分析
    第六节 跨文化适应中存在的问题
        一、跨文化适应相关性分析
        二、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跨文化不适的原因
    第一节 中泰社会文化的差异
        一、生活环境的差异
        二、心态和时间观念的差异
        三、空间距离和隐私的差异
    第二节 中泰教育制度的差异
    第三节 留学生自身的原因
第四章 跨文化不适的解决策略
    第一节 加强社会的支持力度
        一、加强昆明东道地社会的支持
        二、加强泰国学校和留学生亲友的社会支持
    第二节 完善昆明高校的对泰留学生的管理工作
        一、对相关高校人员进行跨文化培训
        二、增加泰籍教师参与留学管理
        三、改进对泰留学生的管理模式
    第三节 提高对泰留学生的教育质量
        一、提高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能力
        二、优化专业结构,研发并改良教材和课程
        三、完善教学评价方式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宇红;文化适应与跨文化交际[J];杭州商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罗康隆;论文化适应[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李萍;孙芳萍;;跨文化适应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04期

4 杨宝琰;万明钢;;文化适应:理论及测量与研究方法[J];世界民族;2010年04期

5 孙进;;文化适应问题研究:西方的理论与模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邓婷;;试论从解决文化差异到文化适应的问题[J];大众文艺;2011年20期

7 陈国明;余彤;;跨文化适应理论构建[J];学术研究;2012年01期

8 程雅丽;华锦木;;文化适应的研究综述[J];科技视界;2013年02期

9 祝婕;;论来华预科部留学生跨文化适应[J];语文天地(高教.理论);2013年01期

10 郑士贵;文化适应对理解信任的影响[J];管理科学文摘;1999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逊;数字化的旅居者—在德中国人新媒体使用与文化认同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2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霜;民族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4 孙亚楠;韩人社区与“韩味”青岛[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曹经纬;在华跨国公司外籍高管跨文化适应的压力及应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杨燕;9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坤丽;在昆高校泰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

2 李先知;试析中国留美高校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和对策[D];重庆大学;2011年

3 董会颖;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适应[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姚金安;在日中国人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实证考察[D];湖南大学;2013年

5 李营;越南留学生在华跨文化适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孙佳鹏;上海市新疆中职班学生文化适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蔡火林;甘孜藏区外来教师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8 朱艳霄;壮族布岱族群女性的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广西艺术学院;2015年

9 丁方超;来华华裔留学生文化适应情况调g敫霭阜治鯷D];复旦大学;2014年

10 钱绘旭;东南亚留学生在云南的跨文化适应调查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917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2917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0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