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语用学转向的表达及其对语言学突围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8-11-11 08:27
【摘要】:语用学直接将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具体的语境结合在一起,从而很好地契合了语言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特征,从哲学的意义上摆脱了对语言研究仅注重词汇和语法的形而上学的机械研究方法。语用学转向源自于语义分析哲学的缺陷导致的哲学和语言学上的困境,这一困境的产生源自于语义分析哲学对逻辑科学的过度依赖。语用学转向通过强调具体的整体语境对语义分析的影响,克服了语义分析哲学的局限性,使语言学成功地从语言分析哲学的困境中突围。在这一过程中,以维特根斯坦和哈贝马斯为代表的语言哲学的发展对语用学的转向作出了特有的贡献,并在对科学的解释、指称理论、真理观以及意向研究等语言学领域产生了突破性的影响。
[Abstract]:Pragmatics directly combines the meaning of language with the specific context, which fits well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as a tool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In the philosophical sense, it gets rid of the metaphysical research method which only pays attention to vocabulary and grammar in the study of language. The turn of pragmatics originates from the philosophical and linguistic dilemmas caused by the defects of semantic analytic philosophy, which originates from the over-dependence of semantic analytic philosophy on logical science. Pragmatics turn overcomes the limitations of semantic analytic philosophy by emphasizing the influence of specific context on semantic analysis and makes linguistics successfully break through the predicament of linguistic analytic philosophy. In this process, the development of linguistic philosophy, represented by Wittgenstein and Habermas, makes a special contribution to the turn of pragmatics. Linguistic fields such as truth and intention research have had a breakthrough impact.
【作者单位】: 延边大学朝鲜-韩国学学院;
【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汉语复合词与朝鲜语复合词对比研究”(编号:〔2013〕59)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朝复合词对比与教学研究”(编号:2014WY28)的成果
【分类号】:H0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新仁;语用学术语汉译问题刍议[J];中国翻译;2003年05期

2 俞东明;第八届国际语用学大会即将在多伦多举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1期

3 刘曼;;人称指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刘颖;语用学的新视角——语用综观与顺应[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杨连菊;李娜;;论语用学的科学解释观[J];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10期

6 林敦来;林允清;;《语用学》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4期

7 郭绍波;;用语用学的预设理论分析幽默产生的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陈玮;;西方语用学思想综述[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04期

9 金朋荪;焦亚楠;;新闻模糊语的语用学解读[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07期

10 ;《修辞格翻译的语用学探解》简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司桂;;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理论探析[A];传承创新 跨越发展——2012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第三分会场暨贵州省外语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杨司桂;;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理论探析[A];贵州省外语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贺君婷;;从语用学的角度谈谈幽默语篇[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4 关兴丽;;试论金岳霖的语义学和语用学思想[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孙艳华;;浅析双关语在广告中应用的负面影响[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1期[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龚卫东;广义梯级含义理论及其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裕欢;《理智与情感》中反讽的文学语用学探究[D];北华大学;2007年

2 雅娜;汉俄祝愿语的体裁及语用学特征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石磊;语用学语境对广告翻译过程的阐释[D];天津大学;2012年

4 姚晓鸣;间接应答的语用学分析[D];郑州大学;2005年

5 江帆;以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外交语言中的谨慎性保留陈述现象[D];广西大学;2004年

6 闫志梅;语用学视域的礼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农韦芳;语用学礼貌原则与报喜报忧国际商务信函[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张小红(张尧);语义学与语用学之间的桥梁[D];安徽大学;2005年

9 夏明阳;对“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中“自由辩论”话语的语义学及语用学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10 杨竹;语言形而上学及其与语用学发展的关系[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243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3243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5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