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广州话平调的感知

发布时间:2018-11-11 10:34
【摘要】:为研究平调感知机制,该文以广州话自然语言中的单字和双字词为实验语料,采用"对角/半空间测试法",通过辨认实验和区分实验考察了广州话高中低3个平调的听感范畴。结果表明:广州话单字组高平调和低平调均存在各自听感空间,中平调的听感空间与低平调大幅重叠,呈现出与低平调混淆的迹象,这与其声学空间表现一致。双字组的辨认边界与区分峰值呈现出明显的峰界对应,具有明显的范畴边界。参照字的不同声调和目标字的前后位置都会影响范畴边界位置。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flat tone perception, this paper uses the "diagonal / semi-space test method", taking the single and two-character words in the natural language of Guangzhou dialect as the experimental corpus. The recogni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experiment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three listening sense categories of high school and low tone in Guangzhou diale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Gao Ping and low level in Guangzhou dialect have their own sense of hearing space, and the space of listening sense of medium and flat tone overlaps with that of low level tone, showing the sign of confusion with low level tone,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its acoustic space. The recognition boundary of double character group corresponds to the peak value obviously, and it has obvious category boundary. The different tone of reference word and the posi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target word will affect the boundary position of category.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南开大学文学院;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语言病理与脑科学研究所;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NKZXB1211)
【分类号】:H1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萍;石锋;荣蓉;陈曦丹;李舒;王秀秀;;汉语普通话上声的听感范畴[J];中国语文;2014年04期

2 石锋;冉启斌;;普通话上声的本质是低平调——对《汉语平调的声调感知研究》的再分析[J];中国语文;2011年06期

3 金健;;广州方言和东海方言平调的感知研究[J];方言;2010年02期

4 李书娴;;关于广州话阴去调和阳去调的听辨实验[J];方言;2008年01期

5 施其生;一百年前广州话的阴平调[J];方言;2004年01期

6 李小凡;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的层级和类型[J];方言;2004年01期

7 曹志耘;汉语方言声调演变的两种类型[J];语言研究;1998年01期

8 孔江平;藏语(拉萨话)声调感知研究[J];民族语文;1995年03期

9 石锋;论五度值记调法[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10 王士元;刘汉成;张文轩;;声调发展方式一说[J];语文研究;198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秋茗;广州话中的U音[J];语言研究;2002年01期

2 彭小川;;广州话是非问句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单韵鸣;;广州话“好”的一种特殊用法[J];中国语文;2009年06期

4 彭小川;陈启萍;;广州话“类同义”副词历时演变的特点与机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陶原珂;;广州话指示范畴的表意分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6 戴志伟;;(合攵)[J];广州研究;1986年05期

7 戴志伟;;畀、俾[J];广州研究;1987年03期

8 甘甲才;;广州话副词“住”和“先”[J];广州研究;1987年03期

9 黎纬杰;广州话量词举例[J];方言;1988年01期

10 戴志伟;;儿嬉[J];广州研究;198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游汝杰;;汉语方言竞争力比较(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2 贝先明;;广州话单字调的音高和时长[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徐晓霞;翟洪昌;;广州话、普通话高低频语音加工脑成像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8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9年

4 邓波平;翟洪昌;;重叠区解释共同脑区的局限:一项普通话和广州话的fMRI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8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林希;推普和讲广州话有冲突吗[N];广州日报;2005年

2 本报评论员;善于讲好“广州话”[N];战士报;2013年

3 曾邦;重视讲好“广州话”[N];战士报;2013年

4 记者 窦丰昌 实习生 彭姣时 通讯员 邬耀广、杨晓梅;为省时间自己给自己打针[N];广州日报;2003年

5 ;听声音识别嫌疑犯[N];检察日报;2002年

6 新周;城市进化,方言退化[N];大连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方小燕;广州话句末语气助词对句子表述性的作用[D];暨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覃晓荷;广州话教材词汇编写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王根荣;在穗河南籍务工人员子女语言适应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3 陈卉;从客式广州话的特征透视广州话音变的异质环境及趋势[D];清华大学;2006年

4 冯杰;广州话语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5 陈朗;广州话否定范畴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温慧媛;澳门土生葡人广州话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7 曾晓敏;广州话动趋式配价、配位分析以及语序问题[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黄燕红;广州话语调的音系学分析[D];暨南大学;2012年

9 胡续发;大圩杨家粤语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璧菀;怀集白话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245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3245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e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