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汉语“主之谓”结构的语体考察——以《史记》和《论衡》为例
[Abstract]:Subject is a very common grammatical structure in ancient Chinese. Many scholars have always thought that "the subject" is a nominal phrase, or the function of "the" is to "cancel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sentence".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and difference of "the subject's meaning" in the Records of History and the Analects of balance, this paper challenges the above views. On the basis of exhaustiv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the materials of "the Book of History" and "the balance of the subje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points: (1) the meaning of the subject is a kind of prosodic format with different expressive functions (including comments, exclamations and questions); (2) the "subject said" format is mostly used in the argumentative style of the formal style in ancient Chinese, and (3) it has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 of pan-space-time, which is essentially independent of the sentence.
【作者单位】: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
【分类号】:H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小超;;《论衡》训诂术语初探[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冯凌宇;《论衡》中的平列式选择问句[J];襄樊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樊琪;《论衡》的驳论美[J];贵州文史丛刊;2003年01期
4 赵苗;;《论衡》中的文学观[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02期
5 吴从祥;;《论衡》中的禹形象探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6 哲;吴则虞为哲学系开设选修课《论衡》[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62年06期
7 许其端;《论衡》中心理学思想的研究[J];心理学报;1980年04期
8 ;《论衡》辑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4年03期
9 高元石;《论衡》的是字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10 黄孔葵;《论衡》中的代词[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施丁;;王充《论衡》的史学批评[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史少博;;王充《论衡》对《周易》术数的贡献[A];和文化学刊(2011-2012)[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王治理;《论衡》的文艺鉴赏思想[N];文艺报;2005年
2 张冰歌;要“问计于民”还要“纳计于民”[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时永乐 门凤超;不孝之子[N];光明日报;2007年
4 韩福东;主义在变,思维模式没变[N];经济观察报;2012年
5 任文京;全面而精当的《论衡词典》[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岳宗伟;《论衡》引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汪梅枝;《论衡》反义聚合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丹;《论衡》文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韩中华;《论衡》文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3 于真;《论衡》文学思想探源[D];西南大学;2016年
4 孙中华;《论衡》引《易》考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田茉莉;《论衡》真美观及其文学传承[D];西南大学;2012年
6 牛丽亚;《论衡》副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董钦;《论衡》与《潜夫论》之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包亚男;《论衡》句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艳;《论衡》文献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10 谢文乾;《论衡》“之”字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310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331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