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谈后附标记语:“可好”“倒好”——兼论由句法成分到语用标记的诱因和机制

发布时间:2018-11-25 12:28
【摘要】:附在话题后的"可/倒好",不做句法成分,已经发展为一个语用标记。在标记性质上,它们是对比标记、转折标记、反预期标记和话题标记;功能上,有承前启后,评注情态和停顿凸显的功能;其形成过程,与"反语"修辞手法的使用、"可""倒"语义功能的保留、句法位置的黏着等因素有关。语用标记"可好"和"倒好"用法趋同,可以互相替换,但在一些具体语境中,二者有所差异。
[Abstract]:The "opposable / inverted" attached to the topic, without syntactic elements, has developed into a pragmatic marker. In terms of tagging nature, they are contrastive marks, turning marks, anti-expectation marks and topic markers, and functionally, they have the functions of connecting the past with the future, highlighting the modality and pausing of the commentary. Its forming process is related to the use of rhetorical devices of irony, the retention of semantic functions of "can" and "inverted", the adhesion of syntactic positions, and so on. Pragmatic markers "good" and "inverted" converge and can be replaced, but in some specific contexts, the two are different.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基金】: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优秀成果项目(A-6001-15-001435)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茂莉;丁志斌;吴春相;;话题与句子表述类型的关系——以现实空间话题句为例[J];当代修辞学;2016年03期

2 胡承佼;;“倒好”的话语标记倾向及其具体表现[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年01期

3 王英宪;;对比与强调——谈陈述句中的语气副词“可”[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年02期

4 李峰;;“可好”的语法化过程和话语标记用法[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5 张健军;;关联论视角下的转折复句反预期表达现象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13年04期

6 李焱;孟繁杰;;关联副词“倒”的演变研究[J];古汉语研究;2011年03期

7 强星娜;;话题标记与句类限制[J];语言科学;2011年02期

8 张旺熹;李慧敏;;对话语境与副词“可”的交互主观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02期

9 李宗江;;“这下”的篇章功能[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4期

10 周红;;副词“倒”的预期推断与语法意义——兼谈对外汉语副词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莉;;浅谈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水平[J];中华少年;2017年19期

2 张广翠;;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年05期

3 刘巧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7年04期

4 杨勤;;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的现状及其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6年32期

5 卜冬冬;;浅谈如何提高职业学校英语教学[J];新校园(上旬);2016年10期

6 邵建平;;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的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年18期

7 顾玉芳;;关于高职英语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08期

8 刘翌春;;浅谈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高教学刊;2016年13期

9 李红妮;;自主招生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考试周刊;2016年55期

10 刘彦欣;;ESP教师的多种角色[J];学苑教育;2016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国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难点思考[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2 郑明秋;适应社会需求深化外语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1999年04期

3 符坚,叶国建;论师资队伍在教学质量中的地位和作用[J];教学与管理;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建军;“标记”概念刍议[J];福建外语;1999年04期

2 崔健;;韩汉空间标记词的“共用”和“通用”现象[J];汉语学习;2006年06期

3 程训令;;汉语焦点标记词研究述评[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4 丁烨;;谈焦点标记“是”的标记能力限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温素平;;作为焦点标记词的“是”分析——兼论“很是”、“最是”[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6 蒋荔;;浅谈焦点标记词“是”[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年08期

7 余希;从反义标记词看“模糊”思维的本质[J];上海科技翻译;1989年01期

8 张晰;反义词与有/无标记现象[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9 姜其文;;试论汉语标记词的建立及其意义——以“好”为个案[J];毕节学院学报;2014年07期

10 宗守云;;张家口方言含焦点标记词“让”的句子[J];燕赵学术;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琼;;标记词“给”的句法及语用意义研究[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2 袁子渊;朱力;;词边界问题与留学生阅读材料的词边界标记[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解正明;基于社会认知的汉语有标记构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3 张全生;现代汉语焦点结构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孙肇春;汉语事体结构[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5 程丽丽;十八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末北京话被动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其文;主观量标记“好”、“大”、“不”、“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兰盼盼;山西运城方言体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曹童;句首单音节主观标记词用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4 李娅;普通话早期儿童体标记词“在”与“了”的习得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5 孟诗芸;汉语阅读中颜色标记作为词切分线索的有效性[D];天津师范大学;2017年

6 季承;汉语反预期标记词习得情况考察[D];复旦大学;2011年

7 臧蔚彤;对外汉语教学中带有标记词的强调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8 徐慧子;衢州话的否定标记词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9 邓敏;汉语焦点标记词“甚至”的句法语义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10 赵先旗;浅论汉语焦点问题和焦点标记形式[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56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356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e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