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语法体系下趋向动词研究
[Abstract]:"Trinity Grammar" was put forward by Feng Shengli in 1998 when he presided over the Chinese department at Harvard University and Harvard Beijing Academy. It is a grammar system of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summarized from the research, design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 of Chinese teaching. "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main contents of Sany Grammar are as follows: one is the formal structure of a sentence, the other is the function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third is the typical context of the function. Directional verb table
【作者单位】: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分类号】:H1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努尔巴,阿依古力;谈趋向动词的教学[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黄月华;白解红;;趋向动词与空间移动事件的概念化[J];语言研究;2010年03期
3 沈林;;论趋向动词“来”、“去”的应用规律[J];语文知识;2010年02期
4 任乐雅;;《诗经》趋向动词[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04期
5 闫华;任乐雅;;西周趋向动词的类型学考察[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6 张发明;趋向动词“来”“去”新议[J];四平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7 金妙芳,王正民;趋向动词“起来”的维译[J];语言与翻译;1992年03期
8 杨国文;;趋向动词构句浅议[J];中国语文;1994年03期
9 辛承姬;;趋向动词教学的前提工程:趋向动词“上”的语义特征考察[J];对外汉语研究;2006年00期
10 卢英顺;论趋向动词问题[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胡习之;;现代汉语中还有“动词+将+趋向动词”格式[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2 姚婷;;趋向词“起来”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月华;汉语趋向动词的多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一涛;山西文水方言的趋向动词及其语法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芳;几组趋向动词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陈贤;现代汉语动词“来、去”的语义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怡;复合趋向动词“出来”语义的多角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2 曾庆庆;亚洲留学生习得趋向动词“来”“去”的偏误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欧阳秋芳;英汉运动事件中方向语义的表征对比[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4 鲁一硕;基于对外汉语的趋向动词构成可能补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5 顾龙飞;现代汉语“V+开”结构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6 冯杰;复合趋向动词“下去”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年
7 陈钰;《红楼梦》趋向动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8 程莉维;汉语儿童趋向动词习得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鑫平;《金瓶梅》趋向动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爱凤;趋向动词“来”“去”的分析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57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357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