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概念语义学视角下的形容词谓语自足性

发布时间:2018-11-26 21:17
【摘要】:在概念语义学的视角下,汉语形容词做谓语是否自足取决于其显影程度区间是否被锚定,即通过规定区间位置或为程度参照赋值而使相关程度区间摆脱不确定性。这是形容词作为方位性概念的必然要求,和语言的模糊性或两可无关。性质形容词做谓语不自足,原因是其程度参照未被赋值,不同补救手段的目的是设置该参照为基准值、语境程度值或零值。状态形容词自身具有对程度区间的位置规定,吻合锚定假设,因而可自由做谓语。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semantics, the self-sufficiency of Chinese adjective predicate depends on whether its developmental degree interval is anchored or not. This is the necessary requirement of adjective as a concept of orientation, and i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fuzziness or two aspects of language. The nature adjectives are not self-sufficient because the degree of reference is not assigned, and the purpose of different remedial measures is to set the reference as the reference value, the contextual degree value or the zero value. State adjectives themselves have the position of the degree interval, consistent with the anchoring hypothesis, so they are free to be predicates.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名词性谓语句的认知研究”(11YJC740080) 西安交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科研项目“数据驱动下的新创构式演化研究”(SK2014036)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劲荣;;“很雪白”类结构形成的动因与基础[J];汉语学习;2007年03期

2 张伯江;;现代汉语形容词做谓语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01期

3 熊仲儒;;量度范畴与汉语形容词[J];世界汉语教学;2013年03期

4 庞加光;;范畴误配:语法构式与重新范畴化[J];外国语文;2013年05期

5 张韧;;界性的灵活性:词汇、构式与概念观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05期

6 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典型特征[J];中国语文;2000年05期

7 吴为善;夏芳芳;;“A不到哪里去”的构式解析、话语功能及其成因[J];中国语文;2011年04期

8 顾阳;;时态、时制理论与汉语时间参照[J];语言科学;2007年04期

9 伍雅清;祝娟;;形容词作谓语的不完句效应研究[J];现代外语;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冯鸣;英语表持续时段的for短语和汉语时量词语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王有卫;;语素文字说质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柳国栋;;《论语》重叠词略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王葆华;同动式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田长生;;浅谈《论语》中的复叠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周小婕;;数词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安琛;;重叠式动补短语的句法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星;;汉英定语语序的对比分析及其相关问题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爱玲;汉语、印尼语限定性与描写性状语对比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旷金辉;汉英名词前置修饰语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严伟剑;疑问代词“怎么”“怎样”“怎么样”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耿冰;“实现事件”结构词汇化模式的英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王冰;《红楼梦》中茶”相关行为映射译者风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仲儒;;汉语中无定主语的允准条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James D.McCawley ,张伯江;汉语词类归属的理据[J];国外语言学;1994年04期

3 司富珍;中心语理论和汉语的DeP[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4 熊仲儒;以“的”为核心的DP结构[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5 陆丙甫;;不同学派的“核心”概念之比较[J];当代语言学;2006年04期

6 张韧;;关于词类本质的一个动态认知视角[J];当代语言学;2009年03期

7 朱德熙;;从方言和历史看状态形容词的名词化[J];方言;1993年02期

8 李劲荣;;“很雪白”类结构形成的动因与基础[J];汉语学习;2007年03期

9 高航;;参照点结构中名词化的认知语法解释[J];汉语学习;2010年03期

10 沈家煊;;从韵律结构看形容词[J];汉语学习;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程琪龙;;概念框架:一个有新意的小句概念语义模式[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张连文;;概念语义学与更简句法结合的研究纲要[J];中国外语;2007年06期

3 任欢;;连接事件及其变式[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4 曾红霞;万维群;;从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视角简评Jackendoff概念语义理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5 程琪龙;;概念过程及其表述能力[J];外语学刊;2006年04期

6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友武;概念语义视角下泛义动词“弄”的语义分析[D];温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596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3596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c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