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及物与作格系统功能再分析

发布时间:2018-11-28 14:13
【摘要】: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及物分析和作格分析都可以用于识解人类经验。不同功能语言学家对二者的关系持不同观点。本文在综合不同功能语言学家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细化的及物作格分析模式。我们认为及物和作格分析构成了一个连续体,在这一连续体中,物质过程中有些小句的及物程度较高,位于连续体的左端(及物分析),一些物质过程小句的作格程度较高,位于连续体的右端(作格分析),还有一些物质过程小句的及物和作格程度居中,位于连续体的中间位置。其他五种过程的作格特征不明显,更适合进行及物分析。
[Abstract]:In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ransitive analysis and case analysis can be used to understand human experience. Different functional linguists hold different view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On the basis of synthesizing the views of different functional linguists, this paper proposes a more detailed model of transitivity case analysis. We believe that transitivity and case analysis constitute a continuum in which some clauses in the material process have a higher transitivity degree,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left end of the continuum (transitive analysis), and some of the material process clauses have a higher degree of casework. It is located at the right end of the continuum (case analysis) and some transitive and case degrees of the material process clause are centered in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continuum. The other five processes have not obvious case characteristics and are more suitable for transitive analysis.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
【基金】: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重点课题“高中英语优秀教师课堂话语规律的分析研究”(项目编号:[2012]GSGXZ02) 西北师范大学教学研究项目“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过程写作教学法与系统功能语法的整合模式”(项目编号:2013010B)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耿智;张梅岗;;功能翻译理论:哲学理据、体系构建与研究途径[J];求索;2014年12期

2 席建国;陈建平;喻旭燕;;作格结构的认知语义探析[J];外语教学;2010年03期

3 程琪龙;及物和作格的系统功能分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乐东;作格结构的功能分析及其在汉语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海英;;及物与作格系统功能再分析[J];外语教学;2015年04期

2 黄小萍;;英语使役动词误用和习得困难分析[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3 吕峰;;作格结构主语话题化程度及相关问题研究——《作格结构的认知语义探析》商榷[J];国际汉语学报;2012年01期

4 张小红;;作格动词及物性转换与认知驱动[J];学术界;2011年08期

5 贾丽娟;;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中概念功能的系统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18期

6 齐曦;;论英语使役结构与“投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齐曦;;直接使役和间接使役——英语使役结构功能语义差异研究[J];英语研究;2008年04期

8 齐曦;;论英语使役结构及其两大范式[J];外语学刊;2007年03期

9 谢玉红;卢红芳;;英语作格构块式的认知研究[J];外语教学;2006年04期

10 白淑霞;作格句的认知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梅岗;;语言的形式和功能匹配理论——评《英汉功能翻译理论与实践》[J];中国科技翻译;2013年02期

2 邓正君;;SVC的功能事件—语篇的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13年02期

3 刘明东;陈圣白;;翻译与文化软实力探析[J];外国语文;2012年04期

4 邓跃平;;论语言事件句型中心[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常晖;;形式与功能匹配——论事件翻译模式的基本原则[J];外语学刊;2012年03期

6 刘浩;;语言事实、语言理论与语言研究关系之哲学思辨[J];外国语文;2012年02期

7 刘晓林;;特殊句式作格化的强弱及其类型学意义[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8 张梅岗;;译学研究的认知——功能途径[J];中国科技翻译;2007年03期

9 赵霞;;作格结构及其概念框架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06期

10 张梅岗;论翻译的图式文本[J];中国翻译;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萧九根;田峗宗;;对及物分析和作格分析互补性的质疑[J];社会科学家;2006年05期

2 秦德娟;袁毅敏;;作格分析法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曾立英;;作格研究述评[J];现代外语;2007年04期

4 陈全献;周云锐;;驳作格分析与及物分析的从属性[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5期

5 王全智,徐健;作格概念的延伸及其解释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6 张小红;;对作格的移情考察[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7 程琪龙;及物和作格的系统功能分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4年06期

8 苏雪莲;;及物分析法与作格分析法的比较研究[J];海外英语;2013年22期

9 毛玲玲;;作格动词与副词位置的关系[J];青年文学家;2012年08期

10 潘泰;;也谈汉语的“作格”问题[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牛保义;;自立和依存——英语作格句的象征关系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王文斌;罗思明;刘晓林;于善志;;英汉作格动词的语义—句法界面比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倪蓉;现代汉语作格交替现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马乐东;作格结构的功能分析及其在汉语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李素枝;中国英语学习者非宾格性与非作格性习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希芳;英汉作格动词的句法—语义界面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2 李珍;汉语作格结构句法语义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3 解静莉;英汉作格句的认知对比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4 吕宝霞;英汉语言作格句的句法-语义对比分析[D];宁波大学;2012年

5 曹东;作格分裂模式的连续统分析[D];北京大学;2012年

6 钟连枚;汉语的分裂作格现象[D];中南大学;2009年

7 乙晓晓;英汉动词作格对比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8 周云锐;英语作格结构与中动结构认知对比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07年

9 刘芳;英汉作格动词的句法与语义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李娟;英汉成对作格动词对比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630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3630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b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