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在中古译经中的时间副词用法及其来源
[Abstract]:In the medieval Chinese translation of Buddhist scriptures, "he" has the use of adverbs that indicate the action behavior or the time of the event in the preemptive context. The production of the adverb usage of the predated time is determined by the discourse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 adverb is used. It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it is generally used only in the context of face-to-face conversation (or in the context of inner thinking activity), not in the general context of narration. The sequence in which an action or event occurs, usually by the speake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everal common adverbs (omnibus, mode, synergy), it is difficult to explain that these adverbs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time adverbs of "union". In this paper, we speculate that the use of "and" may be influenced by another time adverb "and". In the same context and syntactic position, "and" can be extended on the basis of conjunctions (juxtaposition, progression), resulting in a new meaning which is the same as "first sent in the table". And "this new usage by analogous extension is not the result of its meaning itself, but the result of the same context.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卷本断代汉语语法史研究”(14ZDB092)支持
【分类号】:H14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熊娟;;汉译佛典中的“所可”[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王小莘;试论中古汉语词汇的同步引申现象[J];南开学报;1998年04期
3 罗积勇;论汉语词义演变中的“相因生义”[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4 许嘉璐;;论同步引申[J];中国语文;198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明明;;论方位词“之前”的单用[J];汉语学习;2017年02期
2 赵长才;;“并”在中古译经中的时间副词用法及其来源[J];中国语文;2017年02期
3 孟凯;胡钰庆;;复音动副兼类词的语义衍化趋向及其影响因素[J];励耘语言学刊;2016年02期
4 冯胜利;;论王念孙的生成类比法[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5 施晓风;;生成整体论视角下词义组合同化的认知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6 田炜;;论出土秦和西汉早期文献中的“生”和“产”[J];中国语文;2016年02期
7 吴福祥;;汉语语义演变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古汉语研究;2015年04期
8 楚艳芳;;语气词“无”的来源及发展[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9 吴金花;;中古汉语时间介词产生及消失原因考察[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年07期
10 何春梅;;-ing分词介词化探析——以concerning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柳士镇;试论中古语法的历史地位[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蒋宗许;;再说词尾“自”和“复”[J];中国语文;199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鸿燕,彭聃龄;6~8岁儿童三种时间副词理解能力及策略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2 唐为群;;“原来”、“从来”、“连连”三组时间副词研究[J];长江学术;2006年03期
3 王卯根;;《史记》时间副词的反向夸张用法[J];修辞学习;2009年02期
4 邹海清;;从时间副词的功能看其范围和类别[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01期
5 黄文枫;;“都”量化时间副词现象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03期
6 郭春贵;;时间副词“已经”和“都”的异同[J];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02期
7 庞铮;郁军;;说“还”[J];考试周刊;2007年28期
8 杨小飞;;文言时间副词摭谈[J];语文学刊;2009年14期
9 黄盛璋;;时间副词(上)[J];语文学习;1953年11期
10 黄盛璋;;时间副词〔下〕[J];语文学习;195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仝宇光;张奇;;汉语语篇阅读中对时间转换事件的表征[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智渤;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多维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2 李晓琳;三个域与时间副词[D];南开大学;2014年
3 贾改琴;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形式语义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陈全静;汉语并列式双音时间副词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_g_g;近代汉语时间副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许卫东;《高僧传》时间副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晓静;“时间副词+的+名词”结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龚鹏;长沙方言时间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美顺;汉韩表“一直”类时间副词的对比[D];延边大学;2010年
4 刘丽;《型世言》时间副词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张磊;时间副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黄小燕;汉韩“从来”类时间副词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7 刘日蓉;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然后”类表次序时间副词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8 孙旭明;平度方言和普通话的时间副词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潘阳;“立刻”类与“赶紧”类时间副词辨析及偏误情况考察[D];复旦大学;2014年
10 张艳;时间副词的涌现极性特征[D];复旦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646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2364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