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愿文集》程度副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0 02:49
敦煌愿文是指敦煌遗书中以祈福禳灾和颂扬称赞等为内容的文献。1995年,黄征、吴伟先生编著出版了《敦煌愿文集》,使得敦煌愿文的研究具有了开拓性的进展。敦煌愿文数量庞大、内容丰富,语言上汉梵交错、文白夹杂、骈散兼行,且是当时人们留下的第一手资料,因而,为近代汉语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原始语料。但是迄今为止,愿文中的副词尚没有人做过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因此,对其进行专书的程度副词语法研究则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文章主体分四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对《敦煌愿文集》的内容、特点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简要的说明。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程度副词的界定和分类标准做了阐述,并将《敦煌愿文集》中的程度副词分为两大类四个量级,一共八个小类。继而,系统论述了敦煌愿文程度副词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并且对此项研究的施行方法和具体内容做了全面阐释。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考查了绝对程度副词和相对程度副词的使用概况。两部分逐一对所含程度副词的使用情况进行静态描写与研究归纳,并对其进行数据统计和列表分析。同时,本文选取了部分先秦至近代文献中已有的程度副词研究数据,对《敦煌愿文集》中程度副词的语义来源和发展演变做了历时...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凡例
第一章 绪论
一、敦煌愿文的概况及其特点
二、《敦煌愿文集》及其研究现状
三、《敦煌愿文集》程度副词的分类标准
四、《敦煌愿文集》程度副词的研究意义、内容与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第二章 《敦煌愿文集》绝对程度副词
一、超高级绝对程度副词
二、极高级绝对程度副词
三、次高级绝对程度副词
四、较低级绝对程度副词
第三章 《敦煌愿文集》相对程度副词
一、最高级相对程度副词
二、更高级相对程度副词
三、比较级相对程度副词
四、较低级相对程度副词
第四章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敦煌愿文研究述要[J]. 黄征. 艺术百家. 2009(02)
[2]敦煌《尚书》残卷中的副词“亡”[J]. 喻遂生. 古汉语研究. 2008(04)
[3]俄藏敦煌文献缀合四则[J]. 赵鑫晔. 文献. 2008(03)
[4]敦煌愿文中的同素异序双音词[J]. 敏春芳. 敦煌研究. 2007(03)
[5]敦煌愿文中的名词加缀双音词[J]. 敏春芳. 敦煌学辑刊. 2006(04)
[6]敦煌愿文词语例释[J]. 敏春芳. 敦煌学辑刊. 2005(01)
[7]敦煌愿文词义试解[J]. 杨秀英.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2(03)
[8]20世纪的敦煌变文语言研究[J]. 陈明娥. 敦煌学辑刊. 2002(01)
[9]从愿文复数表示法看复数词尾“们”的产生[J]. 杨秀英. 殷都学刊. 2002(02)
[10]敦煌愿文在汉语词汇史上的研究价值[J]. 曾良. 文献. 2000(01)
博士论文
[1]敦煌愿文词汇研究[D]. 敏春芳.兰州大学 2006
[2]朱子语类副词研究[D]. 唐贤清.湖南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儿女英雄传》程度副词计量研究[D]. 巫洁.苏州大学 2010
[2]《金瓶梅》程度副词研究[D]. 宋媛媛.山东师范大学 2010
[3]《抱朴子内篇》副词研究[D]. 单梅青.山东师范大学 2008
[4]《世说新语》与《齐民要术》副词比较研究[D]. 毛丽娜.南京师范大学 2007
[5]《水浒传》程度副词计量研究[D]. 卞于靖.苏州大学 2007
[6]《庄子》程度副词研究[D]. 覃兴华.山西大学 2006
[7]《史记》副词研究[D]. 陈海生.安徽师范大学 2006
[8]《论衡》副词研究[D]. 龚波.四川大学 2006
[9]《五灯会元》程度副词研究[D]. 孟艳红.武汉大学 2004
[10]《南齐书》副词研究[D]. 夏雨晴.南京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42105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凡例
第一章 绪论
一、敦煌愿文的概况及其特点
二、《敦煌愿文集》及其研究现状
三、《敦煌愿文集》程度副词的分类标准
四、《敦煌愿文集》程度副词的研究意义、内容与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第二章 《敦煌愿文集》绝对程度副词
一、超高级绝对程度副词
二、极高级绝对程度副词
三、次高级绝对程度副词
四、较低级绝对程度副词
第三章 《敦煌愿文集》相对程度副词
一、最高级相对程度副词
二、更高级相对程度副词
三、比较级相对程度副词
四、较低级相对程度副词
第四章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敦煌愿文研究述要[J]. 黄征. 艺术百家. 2009(02)
[2]敦煌《尚书》残卷中的副词“亡”[J]. 喻遂生. 古汉语研究. 2008(04)
[3]俄藏敦煌文献缀合四则[J]. 赵鑫晔. 文献. 2008(03)
[4]敦煌愿文中的同素异序双音词[J]. 敏春芳. 敦煌研究. 2007(03)
[5]敦煌愿文中的名词加缀双音词[J]. 敏春芳. 敦煌学辑刊. 2006(04)
[6]敦煌愿文词语例释[J]. 敏春芳. 敦煌学辑刊. 2005(01)
[7]敦煌愿文词义试解[J]. 杨秀英.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2(03)
[8]20世纪的敦煌变文语言研究[J]. 陈明娥. 敦煌学辑刊. 2002(01)
[9]从愿文复数表示法看复数词尾“们”的产生[J]. 杨秀英. 殷都学刊. 2002(02)
[10]敦煌愿文在汉语词汇史上的研究价值[J]. 曾良. 文献. 2000(01)
博士论文
[1]敦煌愿文词汇研究[D]. 敏春芳.兰州大学 2006
[2]朱子语类副词研究[D]. 唐贤清.湖南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儿女英雄传》程度副词计量研究[D]. 巫洁.苏州大学 2010
[2]《金瓶梅》程度副词研究[D]. 宋媛媛.山东师范大学 2010
[3]《抱朴子内篇》副词研究[D]. 单梅青.山东师范大学 2008
[4]《世说新语》与《齐民要术》副词比较研究[D]. 毛丽娜.南京师范大学 2007
[5]《水浒传》程度副词计量研究[D]. 卞于靖.苏州大学 2007
[6]《庄子》程度副词研究[D]. 覃兴华.山西大学 2006
[7]《史记》副词研究[D]. 陈海生.安徽师范大学 2006
[8]《论衡》副词研究[D]. 龚波.四川大学 2006
[9]《五灯会元》程度副词研究[D]. 孟艳红.武汉大学 2004
[10]《南齐书》副词研究[D]. 夏雨晴.南京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42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042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