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维汉触觉形容词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5 12:35
  触觉形容词属于感觉形容词的一种。汉语触觉形容词根据王安节,周殿龙主编的《形容词分类词典》分为肤感形容词、口感形容词和体感形容词。选取的研究对象是维汉中常用的肤感形容词。本文以对比语言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从构成特点、语义和语法特征的角度,在共时层面上对维汉触觉形容词进行对比和分析。全文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简要介绍感官词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触觉形容词研究范围作出了限定。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维汉触觉形容词的分类构成特点,并对选取的基本形容词的数量进行了分析对比。第三部分主要对比了维汉触觉形容词的语义部分。对比分析了维汉触觉形容词的基本义和引申义,并将维汉触觉形容词的隐喻模式进行了对比。维汉触觉形容词部分基本义有所不同,引申义方面维汉触觉形容词没有完全对应的部分。二者词汇隐喻义的丰富性差异较大,但就从隐喻投射的目标域来看,基本集中在情感域、心理域、社会生活域、生理域当中。第四部分对比了维汉触觉形容词的句法功能,分析了维汉触觉形容词充当句子成分的异同点和搭配功能的异同。维汉触觉形容词大部分可以作定语和谓语,还有一些可以作主语、状语、宾语,... 

【文章来源】: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综述
        (一)触觉形容词的语义研究
        (二)触觉形容词的对比研究
        (三)触觉形容词的句法研究
        (四)触觉形容词的翻译研究
    二、选题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选题目的
        选题意义
        创新之处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触觉的界定
    五、研究对象
    六、语料来源
第一章 维汉触觉形容词的结构类型对比
    一、维吾尔语触觉形容词的结构类型
        (一)单纯词
        (二)合成词
            复合式
            附加式
        (三)重叠式
    二、汉语触觉形容词的结构类型
        (一)单纯词
        (二)合成词
            复合式
            附加式
        (三)重叠式
    三、维汉触觉形容词构词法异同
第二章 维汉触觉形容词整体构成数量对比
第三章 维汉触觉形容词语义对比分析
    一、维汉触觉词的基本义
        (一)维吾尔语触觉形容词的基本义
        (二)汉语触觉形容词的基本义
        (三)维汉触觉形容词基本义的异同
    二、维汉触觉词的引申义
        (一)维吾尔语触觉形容词隐喻映射分析
        (二)汉语触觉形容词隐喻映射分析
        (四)维汉触觉形容词隐喻模式对比分析
        (三)维汉触觉形容词引申义对比分析
第四章 维汉触觉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对比
    一、维吾尔语触觉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二、汉语触觉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三、维汉触觉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异同
第五章 结语
    一、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英汉感知形容词语义功能的演变研究——以Cold与“冷”为例[J]. 邓奇,杨忠.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01)
[2]汉语“NA”表量构式“冰冷”的语料库和认知研究[J]. 徐峥峥.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7(10)
[3]汉英词“热”/“hot”和“冷”/“cold”的认知研究[J]. 鲁翌.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4]温度词语“冷”的日译法研究——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J]. 袁媛.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08)
[5]温度词与形语素的双音组合语义研究[J]. 马玉红.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4)
[6]汉英触觉通感隐喻对比——以“轻”“重”和“light”“heavy”为例[J]. 奚梦澜.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7(06)
[7]单音节温度形容词的情感隐喻特征分析[J]. 李衍妮,邢欣.  双语教育研究. 2017(02)
[8]“冷”的概念隐喻英汉对比研究[J]. 林晓凤,覃修桂.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9]体验认知视角下“冷”的概念隐喻——基于语料的英汉对比研究[J]. 苏敏.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07)
[10]大数据背景下BCC语料库的研制[J]. 荀恩东,饶高琦,肖晓悦,臧娇娇.  语料库语言学. 2016(01)

博士论文
[1]汉越低感词及其教学研究[D]. 范氏秋红(PHAM THI THU HUONG).武汉大学 2017
[2]汉英温觉词语义对比研究[D]. 李丽虹.中央民族大学 2012
[3]人体词语语义研究[D]. 黄碧蓉.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温度词的维译研究[D]. 贾贵娟.喀什大学 2019
[2]汉英触觉形容词词义扩展途径与机制对比研究[D]. 陆佳莹.上海师范大学 2019
[3]“冷”及其参构语词的认知阐释[D]. 方紫薇.湖北师范大学 2018
[4]现代汉语基本触觉词研究[D]. 刘夏.山东大学 2017
[5]“冷/热+X”偏正结构的整合层级及不对称分析[D]. 陈秀秀.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7
[6]汉韩语“冷”、“凉”系列温度词语对比[D]. 徐瑶.华东师范大学 2017
[7]现代汉语通感词研究[D]. 王丽.浙江师范大学 2016
[8]反义形容词“软”、“硬”的对称性和不对称性研究[D]. 李梦璐.华中师范大学 2015
[9]汉英感觉词的隐喻对比及教学策略[D]. 韩睿子.华中师范大学 2015
[10]现代汉语温度词的多视角研究[D]. 完剑秋.南京林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0652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0652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8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