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语类网络流行语的语用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7 10:53
评语类网络流行语是一类新颖的网络流行语,它区别于其他网络流行语的最重要特点是具有事件性和评论性。从2008年瓮安的“俯卧撑”事件,到之后杭州的“欺实马”事件,再到“我爸是李刚”等事件,这一系列社会热点事件在网络语境中的流行传播,为评语类网络流行语语用意义的重新建构提供了新的背景语境,在这一背景语境之下,网民充当了说话人的角色,他们使评语类网络流行语带有了说话人的语用意图,说话人语用意图的再介入对评语类网络流行语有重要的影响,它不仅促使人们关注并了解这些社会热点事件背后的真相;也促使评语类网络流行语产生了新的语用意义。虽然评语类网络流行语的流行传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其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就,但它的研究依然处于起步阶段,从概念界定到其意义的演变过程都缺少系统解释,大多学者都将其与其他网络流行语混作一谈,没有把它自成一类,进行系统的研究。其实,从其社会背景、生成机制、语用意义等方面而言,评语类网络流行语与其他网络流行语有明显的差别。鉴于评语类网络流行语的巨大社会效应以及研究的必要性,本文试图从语用意义的角度对评语类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研究,首先,本文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分门别类地梳理,以明确评...
【文章来源】:温州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1 网络流行语的研究现状
1.1 网络流行语研究的成就
1.2 网络流行语研究的不足
2 语用意义和评语类网络流行语语用意义研究
2.1 语用意义
2.2 语用意义的研究现状
2.2.1 语用意义的研究对象
2.2.2 语用意义的研究趋向
2.2.2.1 以“意图”为中心的语用意义研究
2.2.2.2 以“语境”为核心的语用意义研究
2.3 评语类网络流行语语用意义的研究价值
3 本论文的研究视角和思路
4 语料来源
二 网络流行语与评语类网络流行语
1 名称类网络流行语
2 俏皮话式网络流行语
3 评语类网络流行语
3.1 定义
3.2 评语类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3.2.1 事件性
3.2.2 评论性
三 网络语境与评语类网络流行语
1 网络语境的特点
1.1 言伴语境
1.1.1 伴随语境的缺失
1.1.2 现场语境的突破
1.2 言外语境
1.2.1 社会文化语境的超越
1.2.2 社会文化语境的制约
1.3 言内语境
2 网络语境对评语类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四 评语类网络流行语语用意义的生成机制及特点
1 评语类网络流行语的语用意义的生成机制
1.1 解码——语用意图的对抗
1.2 编码——语用意图的再创造
2 生成机制对语用意义特点的影响
2.1 语用意义与语备意义的关联性弱化
2.2 语言使用者个人情感的介入
五 评语类网络流行语语用意义的传播机制及特点
1 评语类网络流行语的语用意义的传播机制
1.1 语言模因与评语类网络流行语
1.2 评语类网络流行语模因传播的表现类型
1.2.1 基因型的模因
1.2.1.1 相同信息直接传递
1.2.1.2 相同信息异形传递
1.2.2 表现型的模因
1.2.2.1 同音近音异义传播
1.2.2.2 同构异义传播
2 评语类网络流行语语用意义的模因特性
2.1 模因传播的继承性——语用意义的缺省化
2.1.1 缺省语境
2.1.2 语用意义的缺省化
2.2 模因传播的创新性——语用意义的泛化
六总结
参考文献
专著部分
论文部分
附录:2008——2010 年主要的评语类网络流行语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模因论角度看2009年流行语[J]. 李丹丹.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2]论霍尔模式对我国受众研究的影响[J]. 邱秉常,陈洪友,余庆华.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0(04)
[3]网络流行语:网民自主话语生产的文化景观[J]. 杨萍. 新闻前哨. 2010(04)
[4]网络流行语的社会镜像[J]. 韩玉花. 新闻爱好者. 2010(06)
[5]流行语“被+XX”现象及其语用成因[J]. 郑庆君.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0(01)
[6]“被V双”:一种新兴的被动格式[J]. 彭咏梅,甘于恩. 中国语文. 2010(01)
[7]从“模因”视角看网络语言及“山寨现象”[J]. 陈伟佳.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09(12)
[8]网络语言所折射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J]. 于兰祖. 滁州学院学报. 2009(06)
[9]网络语言:新兴的社会方言[J]. 卞亚南. 科技信息. 2009(33)
[10]广告标语的模因论研究[J]. 陈艳.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9(05)
硕士论文
[1]网络流行语研究[D]. 孙明强.湘潭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68952
【文章来源】:温州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1 网络流行语的研究现状
1.1 网络流行语研究的成就
1.2 网络流行语研究的不足
2 语用意义和评语类网络流行语语用意义研究
2.1 语用意义
2.2 语用意义的研究现状
2.2.1 语用意义的研究对象
2.2.2 语用意义的研究趋向
2.2.2.1 以“意图”为中心的语用意义研究
2.2.2.2 以“语境”为核心的语用意义研究
2.3 评语类网络流行语语用意义的研究价值
3 本论文的研究视角和思路
4 语料来源
二 网络流行语与评语类网络流行语
1 名称类网络流行语
2 俏皮话式网络流行语
3 评语类网络流行语
3.1 定义
3.2 评语类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3.2.1 事件性
3.2.2 评论性
三 网络语境与评语类网络流行语
1 网络语境的特点
1.1 言伴语境
1.1.1 伴随语境的缺失
1.1.2 现场语境的突破
1.2 言外语境
1.2.1 社会文化语境的超越
1.2.2 社会文化语境的制约
1.3 言内语境
2 网络语境对评语类网络流行语的影响
四 评语类网络流行语语用意义的生成机制及特点
1 评语类网络流行语的语用意义的生成机制
1.1 解码——语用意图的对抗
1.2 编码——语用意图的再创造
2 生成机制对语用意义特点的影响
2.1 语用意义与语备意义的关联性弱化
2.2 语言使用者个人情感的介入
五 评语类网络流行语语用意义的传播机制及特点
1 评语类网络流行语的语用意义的传播机制
1.1 语言模因与评语类网络流行语
1.2 评语类网络流行语模因传播的表现类型
1.2.1 基因型的模因
1.2.1.1 相同信息直接传递
1.2.1.2 相同信息异形传递
1.2.2 表现型的模因
1.2.2.1 同音近音异义传播
1.2.2.2 同构异义传播
2 评语类网络流行语语用意义的模因特性
2.1 模因传播的继承性——语用意义的缺省化
2.1.1 缺省语境
2.1.2 语用意义的缺省化
2.2 模因传播的创新性——语用意义的泛化
六总结
参考文献
专著部分
论文部分
附录:2008——2010 年主要的评语类网络流行语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模因论角度看2009年流行语[J]. 李丹丹.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2]论霍尔模式对我国受众研究的影响[J]. 邱秉常,陈洪友,余庆华.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0(04)
[3]网络流行语:网民自主话语生产的文化景观[J]. 杨萍. 新闻前哨. 2010(04)
[4]网络流行语的社会镜像[J]. 韩玉花. 新闻爱好者. 2010(06)
[5]流行语“被+XX”现象及其语用成因[J]. 郑庆君.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0(01)
[6]“被V双”:一种新兴的被动格式[J]. 彭咏梅,甘于恩. 中国语文. 2010(01)
[7]从“模因”视角看网络语言及“山寨现象”[J]. 陈伟佳.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09(12)
[8]网络语言所折射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J]. 于兰祖. 滁州学院学报. 2009(06)
[9]网络语言:新兴的社会方言[J]. 卞亚南. 科技信息. 2009(33)
[10]广告标语的模因论研究[J]. 陈艳.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9(05)
硕士论文
[1]网络流行语研究[D]. 孙明强.湘潭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689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068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