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华文文学作品语言变异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7 21:35
泰国华文文学作品语言指通过泰国华文文学作品这种书面语体,反映出的泰国华语句法、词汇、语义、语篇等方面的语言面貌。本文以近70万字的泰华文学作品为语料,通过语言学上的文本分析,对照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句法和词汇特点,挖掘泰华文学作品中的句法、词汇变异现象。现今学术界,在东南亚华语变异研究方面,新加坡的华语变异研究做得较为充分,泰国华语只在词汇变异上有少数学者进行过系统研究,句法变异研究几乎一片空白,更没有学者对泰国华文文学作品语言进行过详细、系统地研究。本文试图全面系统地描写句法和变异现象,并试图结合泰语特点、泰国文化、宗教、经济、政治、教育以及语言接触等方面的因素,多角度综合解释句法和词汇变异的原因。本文认为,无论在句法还是词汇方面,泰国华语均受到了泰语和泰国文化的影响:句法上主要体现在“助词‘的’的省略”“代词复指”以及多项定语语序等方面;词汇上主要体现在外来词、称呼语、受佛教文化影响产生的新词等方面。由于泰国华人95%以上是潮汕籍人士,华人作家的作品语言还中有许多潮汕方言句法、词汇特点的存留,句法上如“量词的选用和搭配”“数词‘二’语法功能的变异”等,词汇上主要体现在潮汕方言词的使用上...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术语的界定
1.1.1 泰国华文文学作品语言
1.1.2 语言变异
1.2 研究动机和研究目的
1.2.1 研究内容
1.2.2 目前关于泰国华文文学作品语言变异的研究
1.2.3 本论文的创新
1.3 语料的选取
1.3.1 语料选取的标准和原因
1.3.2 选取的语料
1.4 研究步骤和方法
第二章 句法变异
2.1 省略
2.1.1 定中结构中助词"的"的省略
2.1.2 状中结构中助词"地"的省略
2.1.3 框式介词中后置词的省略
2.2 代词复指
2.2.1 间隔式代词复指
2.2.2 密集式代词复指
2.2.3 形式上类似于代词复指的称呼语
2.3 语序
2.3.1 定中结构的语序变异
2.3.2 状中结构的语序变异
2.3.3 补语或宾语修饰语前移
2.4 述宾式语序及搭配变异
2.4.1 述宾式的宾语及其补语语序的变异
2.4.2 述宾式搭配变异
2.5 实词功能变异
2.5.1 词类活用
2.5.2 趋向动词用法变异
2.5.3 数量结构搭配变异
第三章 词汇变异
3.1 构词法变异
3.1.1 名词+"子"
3.1.2 单音节名词+单音节量词
3.2 词汇的音节变异
3.2.1 音节重叠变异
3.2.2 单音节词的双音化变异
3.3 称呼形式的变异
3.3.1 直接借自泰语的称呼语
3.3.2 潮汕方言的称呼语
3.3.3 近代汉语语称谓词的保留
3.4 泰华文学作品词汇与现代汉语共同语词汇的对应关系
3.4.1 有对应关系的词语
3.4.2 无对应关系的词语(华文文学中的特征词)
第四章 余论
4.1 泰华文学作品语言变异的特点
4.2 泰华文学作品语言变异的根本原因
4.3 本文尚待改进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结构助词“的”和泰语结构助词t’i:41的对比研究[J]. 齐春红,卢文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2]语言变异理论研究综述(上)[J]. 杜晓萍.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01)
[3]汉语名词性短语的句法类型特征[J]. 刘丹青. 中国语文. 2008(01)
[4]20世纪泰国社会华人姓名的泰化嬗变[J]. 金勇. 当代亚太. 2006(05)
[5]对应的单、双音节动词的非对应性[J]. 薛秋宁,肖元珍. 广西社会科学. 2004(11)
[6]“的”的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从描写性到区别性再到指称性[J]. 陆丙甫. 世界汉语教学. 2003(01)
[7]泰国报刊书面汉语的变异[J]. 李欧,唐韵.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5)
[8]“泰体西用”:近代泰国思想发展的特点[J]. 贺圣达. 东南亚. 1996(01)
[9]泰国华人社区的变迁[J]. 许肇琳.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1995(01)
[10]现代泰语重叠词结构浅析[J]. 黄进炎. 现代外语. 1995(01)
硕士论文
[1]壮、泰介词比较研究[D]. 刘立峰.广西民族大学 2009
[2]泰国华语书面语词汇变异研究[D]. 张淑娟.河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92494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术语的界定
1.1.1 泰国华文文学作品语言
1.1.2 语言变异
1.2 研究动机和研究目的
1.2.1 研究内容
1.2.2 目前关于泰国华文文学作品语言变异的研究
1.2.3 本论文的创新
1.3 语料的选取
1.3.1 语料选取的标准和原因
1.3.2 选取的语料
1.4 研究步骤和方法
第二章 句法变异
2.1 省略
2.1.1 定中结构中助词"的"的省略
2.1.2 状中结构中助词"地"的省略
2.1.3 框式介词中后置词的省略
2.2 代词复指
2.2.1 间隔式代词复指
2.2.2 密集式代词复指
2.2.3 形式上类似于代词复指的称呼语
2.3 语序
2.3.1 定中结构的语序变异
2.3.2 状中结构的语序变异
2.3.3 补语或宾语修饰语前移
2.4 述宾式语序及搭配变异
2.4.1 述宾式的宾语及其补语语序的变异
2.4.2 述宾式搭配变异
2.5 实词功能变异
2.5.1 词类活用
2.5.2 趋向动词用法变异
2.5.3 数量结构搭配变异
第三章 词汇变异
3.1 构词法变异
3.1.1 名词+"子"
3.1.2 单音节名词+单音节量词
3.2 词汇的音节变异
3.2.1 音节重叠变异
3.2.2 单音节词的双音化变异
3.3 称呼形式的变异
3.3.1 直接借自泰语的称呼语
3.3.2 潮汕方言的称呼语
3.3.3 近代汉语语称谓词的保留
3.4 泰华文学作品词汇与现代汉语共同语词汇的对应关系
3.4.1 有对应关系的词语
3.4.2 无对应关系的词语(华文文学中的特征词)
第四章 余论
4.1 泰华文学作品语言变异的特点
4.2 泰华文学作品语言变异的根本原因
4.3 本文尚待改进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结构助词“的”和泰语结构助词t’i:41的对比研究[J]. 齐春红,卢文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2]语言变异理论研究综述(上)[J]. 杜晓萍.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01)
[3]汉语名词性短语的句法类型特征[J]. 刘丹青. 中国语文. 2008(01)
[4]20世纪泰国社会华人姓名的泰化嬗变[J]. 金勇. 当代亚太. 2006(05)
[5]对应的单、双音节动词的非对应性[J]. 薛秋宁,肖元珍. 广西社会科学. 2004(11)
[6]“的”的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从描写性到区别性再到指称性[J]. 陆丙甫. 世界汉语教学. 2003(01)
[7]泰国报刊书面汉语的变异[J]. 李欧,唐韵.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5)
[8]“泰体西用”:近代泰国思想发展的特点[J]. 贺圣达. 东南亚. 1996(01)
[9]泰国华人社区的变迁[J]. 许肇琳.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1995(01)
[10]现代泰语重叠词结构浅析[J]. 黄进炎. 现代外语. 1995(01)
硕士论文
[1]壮、泰介词比较研究[D]. 刘立峰.广西民族大学 2009
[2]泰国华语书面语词汇变异研究[D]. 张淑娟.河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92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3192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