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学龄前儿童不满言语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17:38

  本文关键词:学龄前儿童不满言语行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不满言语行为 学龄前儿童 《爸爸去哪儿》 表现形式 会话分析 语用策略


【摘要】:不满言语行为是学龄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为达到某种目的或期望的,易造成交际关系破裂的,带有面子威胁的言语行为。目前国内关于汉语不满言语行为的研究还不成熟,存在诸多不足。关于学龄前儿童语用发展的研究,专家学者把重点放在了学龄前儿童语言习得方面,对儿童言语行为进行详尽地描写和分析的较少,关于学龄前儿童不满言语行为的研究则更为罕见。本文以三季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中学龄前儿童不满言语行为为语料,结合语料并对不满言语行为的构成规则、制约实施的因素、类型、表现形式、会话以及语用策略进行分析,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将说话人为宣泄不满情感或者使不满的意图得以实现而实施的一种引起听话人不快、造成面子威胁或利益受损的非礼貌行为称之为不满言语行为,它是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下对所处的状态或对某事物的一种否定评价。参照Searle提出的构成性规则,本文认为完整的不满言语行为至少应具备4个构成条件:存在触发不满的语境,进行否定评价,有不满实施的意图以及造成有利或不利的影响。2.不满言语行为是学龄前儿童发生频率最高的言语行为之一,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且具有极强的驱使力和表现力,多以话语伴随身势语的形式存在,不满言语行为的实施受主体和客体因素的制约。3.在听话人能理解说话人不满字面意义的前提下,不满言语行为的辅助言语行为和修饰语可以在没有核心言语行为的参与下独立实施不满,具有加深不满程度、增强不满语力的作用。4.学龄前儿童有意或无意运用不同的语用策略,向听话人传递自身对不满的认知和意图,其中浅层次、低水平、直接的语用策略常见于学龄前早期的儿童。
【关键词】:不满言语行为 学龄前儿童 《爸爸去哪儿》 表现形式 会话分析 语用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3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22
  • 第一节 选题依据及研究问题9-10
  • 一、选题依据9-10
  • 二、研究问题10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10-11
  • 第三节 理论及现状综述11-16
  • 一、言语行为理论11-12
  • 二、不满言语行为12-13
  • 三、话语分析13
  • 四、语用策略13-14
  • 五、儿童言语行为14-16
  • 第四节 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16-22
  • 一、语料来源17-21
  • 二、研究方法21-22
  • 第二章 不满言语行为的界定及构成分析22-30
  • 第一节 不满言语行为的界定22-23
  • 第二节 不满言语行为的构成分析23-27
  • 一、存在触发不满的语境24
  • 二、进行否定评价24-25
  • 三、有实施不满的意图25
  • 四、造成有利或不利的影响25-27
  • 第三节 制约不满言语行为实施的因素27-29
  • 一、实施的主体因素27-28
  • 二、实施的客体因素28-29
  • 第四节 本章小结29-30
  • 第三章 不满言语行为的类型及表现形式30-45
  • 第一节 不满言语行为的类型30-35
  • 一、利己/利他不满言语行为31-32
  • 二、当面/背后不满言语行为32-33
  • 三、直接/间接不满言语行为33-35
  • 第二节 不满言语行为的表现形式35-44
  • 一、句类方面的选择36-39
  • 二、词语方面的选择39-43
  • 三、其他表现形式43-44
  • 第三节 本章小结44-45
  • 第四章 不满言语行为的会话分析45-62
  • 第一节 不满言语行为的话语结构45-50
  • 一、单一成分45-47
  • 二、混合成分47-50
  • 第二节 不满言语行为的话轮特征50-53
  • 一、单次不满话轮50-51
  • 二、多次不满话轮51-53
  • 第三节 不满言语行为的应答模式53-60
  • 一、答应顺从53-54
  • 二、反驳拒绝54-56
  • 三、共鸣安慰56-57
  • 四、指引开导57-58
  • 五、道歉认错58-59
  • 六、转移规避59-60
  • 第四节 不满言语行为的言后之果60-61
  • 一、消极言后之果60
  • 二、积极言后之果60-61
  • 第五节 本章小结61-62
  • 第五章 不满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分析62-74
  • 第一节 表层不满语用策略62-66
  • 一、直截了当策略62-63
  • 二、晓之以理策略63
  • 三、加深程度策略63-65
  • 四、贬损指称策略65
  • 五、结合身势语策略65-66
  • 第二节 深层不满语用策略66-69
  • 一、明知故问策略66-67
  • 二、欲抑先扬策略67
  • 三、旁敲侧击策略67-68
  • 四、正话反说策略68-69
  • 第三节 语用原则的违反69-73
  • 一、合作原则的违反69-71
  • 二、礼貌原则的违反71-73
  • 第四节 本章小结73-74
  • 第六章 结语74-77
  •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74-76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76-77
  • 参考文献77-82
  • 致谢82-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青;浅谈言语行为和言语行为能力[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8期

2 刘卫兵;;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3 王爱华,吴贵凉;对英汉拒绝言语行为直接性层面的调查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付习涛;论言语行为的性质[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5 钱乐奕;道歉言语行为中请求策略的使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刘思;樊葳葳;;言语行为集理论及其应用初探[J];外语教育;2005年00期

7 胡方芳;;对言语行为构成规则的重新思考[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8 刘琼;殷正坤;;虚构话语是一种言语行为吗[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S1期

9 张晶;危鸣辉;;英汉外交语篇言语行为构建及其异同[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6期

10 沈志;;请求言语行为面面观[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咪咪;;批评言语行为中日对照研究——以电视剧为题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林大津;;论言语行为“得体性”探讨中的概念混乱[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郑立华;;试论言语行为的社会意义[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4年第2期)[C];2004年

4 叶华;;医生言语行为浅析[A];2008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唐炎;龚坚;郭礼;张新;;基于言语行为的体育教师课堂角色的实证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6 晏小萍;;性别、权势与礼貌策略在汉语请求、拒绝言语行为中的表现[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4年第2期)[C];2004年

7 陈俊;张积家;张艳辉;;教师管教言语行为语效的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胡友信;;“THANK YOU”用语的言语行为与作用[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9 黄永红;;群体文化和个体文化在言语行为中的体现[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蕊;汉语“说”类言语行为标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唐礼勇;中国人言语行为的社会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4 关英明;现代汉语致歉言语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尚晓明;人和世界语境中的言语行为建构与透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谢龙新;文学叙事与言语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明炜;会话的交互言语行为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段芸;言语行为语力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崔蓬克;言语行为视角下的政府微博语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曾莉;非规约间接否定:作为语用策略的言语行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树伟;俄语言语交际中的“高兴”类言语行为[D];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

2 伊曼;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3 洪姗;中澳大学生警告言语行为对比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4 邱竹;拒绝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5 孙晓;韩国语请求言语行为的谦逊表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6 孔雪龙;英汉广告中的言语行为转喻对比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7 李文波;中日道歉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年

8 王君寒;会话诗歌言语行为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9 吉晓彤;东乡语与兰州方言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对比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10 KWON JOO HEE(权珠姬);中韩道歉言语行为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26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26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9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