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汉语自然会话中的转述现象探微——兼论共时性重述的归属问题

发布时间:2017-08-05 16:20

  本文关键词:汉语自然会话中的转述现象探微——兼论共时性重述的归属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转述现象 汉语自然会话 描述 呈现


【摘要】:汉语自然会话中的转述指转述者通过回忆和想象,借助语言等手段展现被述者在他时场景中所言、所写和所想的言语行为。就发生过程而言,转述行为包含描述与呈现两个阶段,在语言上分别表征为转述信号和转述信息。前者表现手法多样,使用位置灵活。后者语言单位丰富,与话轮结构呈现一致性。经分析,共时性重述不应归入转述。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转述现象 汉语自然会话 描述 呈现
【基金】: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语料库的汉语自然会话转述研究”(A13YY01) 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基于语料库的自然会话转述研究”(2013B106)
【分类号】:H15
【正文快照】: 1Herbert H,Clark Richard J,“Gerrig.Quotations as demonstrations”,Language,no.4,1990,pp.764-780.2Michael A K,Halliday.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Edward Arnold,1994,p250.3Deborah Tannen,Talking Voices:Repetition,Dialogue,and Imagery in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宇凤;;回声性反问标记“谁说”和“难道”[J];汉语学习;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勇;说“真的”[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何婷婷;;“过”与“一般不能带‘过’”动词的搭配[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王晶;;探识现代汉语词的离合现象[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刁晏斌;;“文革”语言语法的考察[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陈珂;;汉语词缀的性质与判定[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焦蕊;;由“痛并快乐着”想到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樊良树;在鄂西的苍凉历史与文化中放飞——评《鄂西倒影》[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周卫华;胡家全;;中文信息处理中离合词的处理策略[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唐健雄;;河北方言里的“X得慌”[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李丽云;;汉语名量式合成词的结构及其界定标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2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3 郑述谱;;语言单位与词典的类型及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刘建梅;;关于编纂外向型汉外字典的设想[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田野;;北京话强调焦点句音量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俞士汶;朱学锋;段慧明;张化瑞;;以词义为主轴的综合型语言知识库[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林建平;;轻重与“方言语调”[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靳光瑾;;计算机理解汉语需要语法理论支撑[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9 毛世桢;曾玉萍;沈倍蕾;;普通话语调研究综述[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邓瑶;;PSC中双音节词语轻重格式的常见偏误分析及对策[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10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宗政;2009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翻译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丁熠;“契合”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艳艳;“V一把”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艳;汉语“A+过+O”结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孔军;儿化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建钢;试析自然会话中的反讽回应[J];外语学刊;2005年05期

2 刘承峰;;非自然会话的语体特征及信息流向——一项基于语体学方法的考察[J];当代修辞学;2012年04期

3 马博森;;汉语自然会话中人物回指修正现象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4 马博森;;自然会话中人物指称现象的三分模式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06期

5 汪燕;刘颂浩;;自然会话中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关注与领会[J];海外华文教育;2005年03期

6 赵玉荣;;自然会话叙事的基本特性及社会认知叙事分析模式的建构[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李悦娥,申智奇;自然会话中的打断现象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3年01期

8 尹海良;;自然会话中“我说”的语用标记功能[J];修辞学习;2009年01期

9 黄锦章;田丽娜;;网络即时文字会话的语类研究[J];当代修辞学;2013年02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小荣;汉语自然会话与非自然会话中的第三人称零形回指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25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25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1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