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学习的利与弊:语言与认知的角度
本文关键词:第二语言学习的利与弊:语言与认知的角度
更多相关文章: 第二语言学习 执行功能 词汇通达 元语言能力
【摘要】: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加深,第二语言学习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从个体语言学习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第二语言学习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在第二语言学习的积极作用方面,大量的实验证据证明双语者在执行功能方面表现出优势,但是也有部分研究者提出了不同观点。在第二语言学习的消极影响方面,很多研究发现双语者存在词汇通达劣势,但是也有部分研究者认为这种影响是暂时的,甚至双语者的某些语言能力还会好于单语者。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者不仅要加强对第二语言学习利与弊的系统研究,探讨第二语言学习利与弊的发展轨迹和内在机制,而且应该尝试使用因果设计更直接地探讨第二语言学习对个体语言与认知发展的影响。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关键词】: 第二语言学习 执行功能 词汇通达 元语言能力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项目(CBA130125)
【分类号】:H09
【正文快照】: 个体经验的不断丰富会影响人的大脑结构和行为表现,这一发现也强调了个体经验与认知能力的关系。例如,Cohen(1997)对早期失明盲人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失明盲人的触觉能力更加出众;Magu-ire等(2000)关注了出租车司机,发现出租车司机的海马区后部大于那些不从事司机行业的人。相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小月;王瑞明;;方言和外语学习对词汇通达能力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丁雪华;;方言——普通话——英语讲话者的心理词典表征研究——现状与未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年10期
2 孟繁旭;;儿童双语习得研究综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年04期
3 卫晓旭;;双语学习的长期效应研究综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4 王禹霏;沈雪松;;学龄前儿童英汉双语教学对其认知能力影响的探究[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4年01期
5 谢枝龙;;双语学习促进认知发展的机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6 刘露奇;焦江丽;秦晓飞;李靖;;双语经验对老年者工作记忆广度的影响[J];社会心理科学;2013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雯琴;双语产出中的语言控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先兰;中国数学天才脑功能特征探索[D];苏州大学;2014年
2 曹居禄;中国数学特长生的中央执行系统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蔡厚德;;不同熟练水平中英双语者的抑制控制加工[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张积家;张凤玲;;双语和双言对图片命名和分类的不对称影响[J];心理学报;2010年04期
3 陈恩泉;简论双语和双方言[J];语文研究;1996年02期
4 苏金智;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中的双语双方言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杰;;环境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冯蜀蓉;动机与第二语言学习(英文)[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3 张曼;;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作用分析[J];考试周刊;2009年37期
4 李枫;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与第二语言学习[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3期
5 任连奎;;学习风格与第二语言学习(英文)[J];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2年03期
6 姜蕾;浅析焦虑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及对策[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李枫;思维方式的差异与第二语言学习[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杨慧琴;;《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简介[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9 李霞;兰英;;基于社会文化学派理论的第二语言学习观及其述评[J];国外外语教学;2007年02期
10 李大伟;;第二语言学习的神经机制[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启高;;浅谈第一语言在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中的影响[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2 杨晓霜;;中外大学生第二语言学习自主性之对比研究[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甘孜县南多小学 熊敏;“说”应摆放在民族地区汉语文教学的核心地位[N];甘孜日报(汉文);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困惑和焦虑[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向瑜;《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第十一章)翻译报告[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3 张婷;藏族小学生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4 马晓娟;激发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策略[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5 陈洁;《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第一、二章)翻译项目报告[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6 苏羽;课外言语交互对第二语言学习的作用分析——三例个案[D];青岛科技大学;2010年
7 温雅茹;试论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规律和特点[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琳琳;关于焦虑对第二语言学习影响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9 罗敏;《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节选英译汉翻译报告[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10 张旭;《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第四版)》(第七、八章)翻译项目报告[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26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26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