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音节词三叠式的分布、功能及意义
本文关键词:单音节词三叠式的分布、功能及意义
【摘要】:汉语单音节词三次重叠现象大量存在。动词、形容词、名词、量词、方位词、区别词、数词、指示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叹词都有单音节三叠式分布。从功能上看,该形式能独立成句或带陈述、指称、修饰功能并于主、谓、宾、定、状、补等句法位置上分布,这体现了其多功能性和特殊库藏价值,即通过去范畴化形态操作进而实现指称、陈述、修饰等表述功能之间的承继与流转。从意义上看,该形式不仅能表生动摹状和复元体量,还能表达或积极或消极的色彩义,这反映出其作为整体所独有的构式义及对应的"增效"特征。
【作者单位】: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关键词】: 单音节词三次重叠式 类别 多功能性 构式义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众传媒中的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0BXW007) 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作为显赫范畴的汉语动量库藏研究”(项目编号:KYLX-0680)资助
【分类号】:H146.3
【正文快照】: 零、引言重叠是诸多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重要语法手段。汉语中的重叠形式出现频率高、能产性强,具有典型的库藏价值及类型学研究意义,大众媒体中存在的滥用重叠现象也亟待相关研究为其规范化工作提供支持。然而,在大量的汉语重叠研究中,却鲜见对单音节词三次重叠现象的讨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锐;表述功能的转化和“的”字的作用[J];当代语言学;2000年01期
2 熊学亮;;增效构式与非增效构式——从Goldberg的两个定义说起[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泰;《醒世姻缘传》注释商榷[J];蒲松龄研究;2000年02期
2 晁瑞;;ABB状态词构式的结构整合与意义发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张宏国;科技英语词汇的历时意义与共时意义及演变方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刘向东;;汉语词类划分的分歧与和解——来自生成语言学的启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钟华;;“才”重读与非重读时语义、语用功能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储泰松;;普通话拟声词的语音规律及其例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刘珍;;隐喻认知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杨晓筠;;现代英语闽粤方言借词刍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9 高志胜;;现代汉语让步连词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10 陆侠;;蒙城县(立仓镇)方言BA式形容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红艳;;非范畴化视角下的多义性分析[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缑瑞隆;;方位词“上”“下”的语义认知基础与对外汉语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4 林达真;李绍滋;;基于模式分类的汉语时态确定方法研究[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惠;苏新春;;XHK基于语法知识的汉语词义描述[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袁明军;;《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丁廷森;;现代英诗中的非逻辑语义组合[A];贵州省外语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朱蕾;;安徽泾县方言中一种特殊的单音节动词重叠[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9 蔡淑美;施春宏;;重叠形式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以阎连科作品中重叠形式的使用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梁银峰;;《祖堂集》助动词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徐先玉;世界的语言概念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艳军;语体视野下的《大唐西域记》副词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2 谢t,
本文编号:642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42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