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保留宾语结构句法生成的最简分析
本文关键词:汉语保留宾语结构句法生成的最简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保留宾语结构 基础生成话题 语段 主格 句末焦点
【摘要】:本文探讨汉语保留宾语结构的句法生成。在基于语段的分析中,非宾格动词与被动动词的轻动词投射vP具有不及物性,不构成语段,T通过与动词后论元名词组所建立的探针—目标一致关系赋予其结构主格。句首的非论元名词组为基础生成的悬垂话题,由述题中的语义变量允准,而论元名词组则作为句末自然焦点,或无标记呈现焦点,被锁定在句末位置之上。语境显著的话题为句末呈现焦点提供背景。T的EPP语义无解特征删除不涉及论元名词组到Spec-TP位置的显性句法移位,在这点上汉语与英语之间存在跨语言差异。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
【关键词】: 保留宾语结构 基础生成话题 语段 主格 句末焦点
【基金】: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项目“非宾格假说与汉语非宾格动词结构”(GWTP-YJ-2014-0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语非宾格动词现象研究”(10BYY1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一引言徐杰(1999)以生成句法理论为参照,综合分析了汉语中的“张三被杀了父亲”和“张三死了父亲”所分别代表的带保留宾语的被动句和带保留宾语的不及物动词句。潘海华、韩景泉(2008)在其基础上对相同的句式结构作出了不同的句法解释,主要观点为:句首非论元名词组应被视为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马志刚;;局域非对称成分统制、移位性特征和汉语保留宾语结构的再分析——就句末焦点说兼与潘海华、韩景泉(2008)商榷[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2 潘海华;韩景泉;;汉语保留宾语结构的句法生成机制[J];中国语文;2008年06期
3 沈家煊;;“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兼说汉语“糅合”造句[J];中国语文;2006年04期
4 潘海华,韩景泉;显性非宾格动词结构的句法研究[J];语言研究;2005年03期
5 徐烈炯;;汉语是话语概念结构化语言吗?[J];中国语文;2002年05期
6 韩景泉;领有名词提升移位与格理论[J];现代外语;2000年03期
7 徐杰;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景泉;潘海华;;汉语保留宾语结构句法生成的最简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年03期
2 张瑶;于善志;;领有名词提升移位现象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年04期
3 项娟;;准定语句式“NP_1的NP_2+V得R”的构式语法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年04期
4 丁梦雪;;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结构之初探[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6年01期
5 王诗诗;;浅谈“王冕死了父亲”句式的生成方式[J];海外英语;2016年06期
6 袁方;;领属小句的系统功能语法阐释[J];海外英语;2016年05期
7 王天翼;;“S比N_1还N_2”的语言哲学解读(上)[J];外语学刊;2016年02期
8 曹贤文;;汉语VO复合动词与构式框架的“套合”研究[J];语言科学;2016年02期
9 徐采霞;穆嘉宇;;形容词状补异位的语义差异与篇章功能[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10 王娟;周毕吉;;带保留宾语的被动句与抢偷类双宾句的深层句法联系[J];现代外语;2016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志刚;;基于预制语块和合并操作的汉语领主句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马志刚;章宜华;;局域非对称成分统制、词汇特征与保留宾语句式的跨语言差异[J];现代外语;2010年01期
3 潘海华;韩景泉;;汉语保留宾语结构的句法生成机制[J];中国语文;2008年06期
4 石毓智;;语言学假设中的证据问题——论“王冕死了父亲”之类句子产生的历史条件[J];语言科学;2007年04期
5 黄正德;;汉语动词的题元结构与其句法表现[J];语言科学;2007年04期
6 沈家煊;;“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兼说汉语“糅合”造句[J];中国语文;2006年04期
7 潘海华,韩景泉;显性非宾格动词结构的句法研究[J];语言研究;2005年03期
8 朱行帆;轻动词和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J];现代外语;2005年03期
9 邓思颖;;作格化和汉语被动句[J];中国语文;2004年04期
10 徐烈炯;;汉语是话语概念结构化语言吗?[J];中国语文;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庆文;邓思颖;;论现代汉语的两种不同保留宾语句[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04期
2 熊仲儒;;领属性保留宾语句的句法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3 周健;;被动句中保留宾语的生成分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潘海华;韩景泉;;汉语保留宾语结构的句法生成机制[J];中国语文;2008年06期
5 马志刚;;局域非对称成分统制、移位性特征和汉语保留宾语结构的再分析——就句末焦点说兼与潘海华、韩景泉(2008)商榷[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6 邓昊熙;;基于语段理论的汉语保留宾语结构探析——兼与潘海华、韩景泉商榷[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7 邓敏慧;;再探被动句的保留宾语问题[J];文教资料;2009年33期
8 徐杰;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9 黄新强;黄婷婷;;保留宾语把字句的句法生成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马志刚;;再论汉语保留宾语被动句——兼论领属关系的典型性和“王冕死了父亲”的历史成因[J];语言研究集刊;201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嫣;论汉语保留宾语结构的生成[D];湘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42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42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