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从肯定和叙述的角度看副词“就、才”和句末“了、的”的共现

发布时间:2017-08-09 08:23

  本文关键词:从肯定和叙述的角度看副词“就、才”和句末“了、的”的共现


  更多相关文章: “就” “才” “了” “的” 叙述 肯定


【摘要】:本文考察了副词"就、才"和句末"了、的"的共现情形。表面上看,句末用"了"还是"的"是由副词决定的,实际上,句末助词的选择由整个句子是叙述句还是肯定句决定的,叙述句中用"了",肯定句中用"的"。这进一步说明了叙述和肯定的分野在汉语中的重要性。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韩国京畿大学;
【关键词】“就” “才” “了” “的” 叙述 肯定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现代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的汉语意合特征研究与大型知识库和语料库建设”(项目批准号:12&ZD175)的资助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就”和“才”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对副词,一直受到语法研究者较多关注。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就”和“才”语义差别的描写和解释上,且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结论也比较可靠。(王还1956;白梅丽1987;史锡尧1991;史金生1993;张谊生2000;张宝胜2003;陈立民2005)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立民;也说“就”和“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1期

2 金立鑫;于秀金;;“就/才”句法结构与“了”的兼容性问题[J];汉语学习;2013年03期

3 史锡尧;;副词“才”与“都”、“就”语义的对立和配合[J];世界汉语教学;1991年01期

4 李讷;安珊笛;张伯江;;从话语角度论证语气词“的”[J];中国语文;1998年02期

5 木村英树;;“的”字句的句式语义及“的”字的功能扩展[J];中国语文;2003年04期

6 沈家煊;;英汉否定词的分合和名动的分合[J];中国语文;2010年05期

7 张宝胜;;也说“了_2”的行、知、言三域[J];中国语文;2011年05期

8 张宝胜;;副词“还”的主观性[J];语言科学;2003年05期

9 沈家煊;完权;;也谈“之字结构”和“之”字的功能[J];语言研究;2009年02期

10 完权;;事态句中的“的”[J];中国语文;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鹏波;徐鹏鹏;;副词“还”的语气义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易正中;;副词“就”的基本义及语法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6期

3 陈立民;也说“就”和“才”[J];当代语言学;2005年01期

4 张和友;邓思颖;;与空语类相关的特异型“是”字句的句法、语义[J];当代语言学;2010年01期

5 明雪梅;;试论当代网络用语中表委婉态的“貌似”[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方梅;;北京话的两种行为指称形式[J];方言;2011年04期

7 刘晓林;;论去及物化态及其类型学意义[J];国际汉语学报;2011年02期

8 龙海平;;“‘移位’说”评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8期

9 张宝胜;;“再”与“还”[J];对外汉语研究;2008年00期

10 王青云;;论副词“就”“才”和语气助词“了”的共现[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沈家煊;;“名动词”的反思:问题和对策[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雷梦婕;;“VP的/为好”结构前副词分布初探[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孟瑞玲;;论“的”的语法属性[A];第八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中[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文浩;基于突显观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德岁;谓词性主语与谓词性宾语不对称现象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崔诚恩;现代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张小峰;现代汉语语气词“吧”、“呢”、“啊”的话语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7 唐贤清;朱子语类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徐阳春;关于虚词“的”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方向红;基于内涵逻辑的现代汉语连接词及关联句式语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飞华;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岩璞;东北小品演员语言中语气词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武晓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表已然义“是……的”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启萍;新生语气词“哦”的多维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陈林萍;反义副词“至多”、“至少”的对称与不对称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朱闰;定语标记“之、底、的”的变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艳;新蔡方言语气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丞;单音复述副词构成的前项隐含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大磊;汉语标句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蔡幸芳;副词“就”的义项设置及其在教材中的编排策略[D];复旦大学;2011年

10 王媛媛;合成词“真是”的共时历时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伯江;认识观的语法表现[J];国外语言学;1997年02期

2 袁毓林;句子的焦点结构及其对语义解释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3年04期

3 金立鑫;邵菁;;Charles N.Li等“论汉语完成体标记词‘了’的语用驱动因素”中某些观点商榷[J];当代语言学;2010年04期

4 郑敏惠;;福州方言“有+VP”句式的语义和语用功能[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龙海平;;从焦点不确定性看“他是投的赞成票”句式[J];汉语学报;2011年02期

6 田泉;“是”、“的”合用及单用非句法功能初探[J];汉语学习;1996年05期

7 李佐丰;谈《左传》中体之谓短语与主谓短语的区别[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8 李佐丰;;试谈《左传》“日有食之”中的“有”[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9 史锡尧;;副词“才”与“都”、“就”语义的对立和配合[J];世界汉语教学;1991年01期

10 陈小荷;;主观量问题初探——兼谈副词“就”、“才”、“都”[J];世界汉语教学;199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琦;;“的”的隐现与“所有+(的)+N”总括范围大小[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年08期

2 路伟;;滇南方言“家”的语法化[J];红河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3 袁立芬;;“N的V”结构及其“的”字初探[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8期

4 彭玉乐;刘燕通;;析助词“的”“地”“得”用法[J];语文学刊;2013年19期

5 蓝杨;;汉英机器翻译中“的”的二义性消除[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6 ;[J];;年期



本文编号:644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44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5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