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英汉转喻词前视利益效应的眼动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0 04:22

  本文关键词:英汉转喻词前视利益效应的眼动对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转喻 眼动 前视利益效应 外周中央凹对中央凹效应


【摘要】:基于前人研究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具有前视利益效应和外周中央凹对中央凹效应,本研究中我们以眼睛跟踪的方法探讨英汉转喻词汇的前视利益效应和外周中央凹对中央凹效应。结果表明对于汉语为第一语言的中国人来说,汉语转喻词汇的语义信息比英语转喻词汇的语义信息可以更容易地获取,汉语转喻词汇出现了字面解释与转喻解释,而英语转喻词汇则更多地出现了字面解释,它的转喻解释加工比汉语的转喻解释加工需要更多的时间,英汉转喻词前视利益效应虽没有出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但汉语转喻前视利益效应和外周中央凹对中央凹效应相对英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关键词】转喻 眼动 前视利益效应 外周中央凹对中央凹效应
【基金】:国家人文社科一般项目“英汉语法中的高层转喻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1BYY01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企业‘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项目”(项目编号:201505JL002B)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H0-05
【正文快照】: 1.引言认知语言学视角使语言研究者们对转喻的研究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以概念邻近性为基础的转喻观已被广泛接受(周福娟2013:70)。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认知语言学界开始将转喻看作一种认知机制,此后,转喻研究呈现多样化趋势,并逐渐涉及到语言现象的各个方面(陈香兰2013:14)。以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潘震;;情感致使构式的认知转喻特质[J];外语教学;2014年02期

2 陈香兰;陈海员;;转喻有无信息提示的眼动实验对比研究[J];外语学刊;2014年04期

3 周福娟;;邻近性转喻观的认知探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向阳;;情感隐喻与颜色词的语义关联阐释[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建波;;概念整合:概念隐喻的继承和发展[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张翼;;汉语“得”字致使句式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杨晶;王勇;;into-致使构式中互为变化的共现词素——国外对into-致使构式研究综述[J];外语学刊;2010年02期

4 熊学亮;湛朝虎;;从PP形式观测双宾构式中的动词[J];外语教学;2009年06期

5 周荐;试论词的感情色彩及其构成方式[J];天津社会科学;1985年03期

6 张智义;;轻动词的句法语义研究[J];外语教学;2013年02期

7 熊学亮,梁晓波;论典型致使结构的英汉表达异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2期

8 王蕾;;致使义视角下的“把”字句及其英语表达形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1期

9 程琪龙;致使概念语义结构的认知研究[J];现代外语;2001年02期

10 赵春利;;情感形容词与名词同现的原则[J];中国语文;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晖;;洛特曼文化创新机制的微观研究——转喻的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6年01期

2 叶狂;樊朝辉;;转喻认知的类型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韦汉;刘悦聪;;从转喻认知模式看广告言语误导[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张志慧;;英汉人体头部器官转喻现象研究[J];台州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蔡晖;;转喻思维产生动因的多元思考[J];外语学刊;2006年06期

6 邓国栋;;转喻认知机制及其翻译策略探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徐景亮;;转喻推理与转喻性习语加工模式的构建[J];外语研究;2007年01期

8 袁裴蓓;;专名隐喻、转喻性质辨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洪珊瑚;;论转喻与隐喻的互动关系[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7年12期

10 覃胜勇;;管道隐喻的转喻理据[J];山东外语教学;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婷;;转喻的理解及其现实意义[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晋小涵;齐振海;;“脸、面”词语的转喻阐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李洁红;;论转喻和隐喻在前指替代中的差异[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魏在江;;语篇转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张韧;;转喻的构式化表征[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王梦岚;;汉语中“火”的隐喻、转喻认知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孙志农;;论语篇连贯的转喻机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董秀芳;;领属转喻与汉语的句法和语篇[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9 陈君均;;转喻与话语分析的语用机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陈道明;;借代与转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丽亚;翻译亦是学术:读《转喻:从修辞格到虚构》[N];中华读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勇忠;语言转喻的认知阐释[D];复旦大学;2004年

2 胡方芳;现代汉语转喻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江晓红;转喻的认知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4 黄洁;基于参照点理论的汉语隐喻和转喻名名复合词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周福娟;指称转喻:词汇语义的认知途径[D];苏州大学;2009年

6 吴莉;转喻与话语的符号—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赵学德;人体词语语义转移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肖燕;时间的概念化及其语言表征[D];西南大学;2012年

10 杨成虎;语法转喻的认知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欣;从认知角度看转喻[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洁;从认知角度看汉英日语的“口齿唇舌——言语言说”转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洁;从认知角度看英汉语中的“口齿唇舌”转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向婷婷;现代流行歌曲歌词中的隐喻和转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阎俊霖;转喻泛化过程中的邻近性特征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6 江苗苗;广告语言的转喻分析[D];西华大学;2012年

7 郭凤兰;英汉政治演说辞中转喻的对比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8 卢玉;“A是B”构式的言外转喻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9 陈丽平;概念转喻视角下反义同词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10 丁芳芳;转喻和隐喻在情感范畴中的互动[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48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648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5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