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江西新余方言的变音

发布时间:2017-08-20 14:08

  本文关键词:江西新余方言的变音


  更多相关文章: 新余方言 变音


【摘要】:江西新余方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存在变音现象,变音调值与次阴平[■]24相同。变音的作用是名词化、区分词义、指小等。少数写不出字形的字只有变音,本调不明。有些口语不用的来源于普通话阳平调的字也读变音。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
【关键词】新余方言 变音
【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教师队伍建设项目基金资助
【分类号】:H17
【正文快照】: 零引言江西新余方言在1987年《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划属赣语宜浏片。该方言共有七个声调:全阴平[1]45、次阴平[H]24、阳平[H]33、上声[^1]31、去声[」]11、入声[1]5和次入[…逆。该方言有送气分调现象,在阴平调和入声的基础上,以今声母是否带送气特征(h声母以送气论),分别多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晓君;;江西新余赣方言音系[J];方言;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牛庆国;曹书杰;;唐卢肇继配夫人孙氏墓志考论[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3年06期

2 麦耘;;语音体系与国际音标及其对应[J];民族语文;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存雨;江苏江淮官话音韵演变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立明;江西留学生与近代地方社会变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露平;刘敞诗歌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1年

3 焦甜甜;四川、两湖、江西地区唐五代诗歌用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薇;明清时期江西天主教的传播[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万小梅;江西赣语词汇变音探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龙建新;江西抗战遗产地的保护和利用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7 李腊梅;刘e=文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牛庆国;卢肇《逸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梓超;新干方言语音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建华;抗日战争时期江西的难童救济与教养[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北方言中的儿化变音研究》出版[J];语文研究;2013年01期

2 李巧兰;;河北赵县方言的D变音[J];语文研究;2013年03期

3 邵慧君;韶关本城话中的变音[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5年03期

4 徐通锵;音节的音义关联和汉语的变音[J];语文研究;2003年03期

5 孟庆达;王新;;京味语言中的变音词语[J];北京纪事;2009年06期

6 王洪君;从山西闻喜的小方言差异看Z变音的衰变[J];语文研究;2004年01期

7 曾春燕;;高州方言的变音[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年07期

8 朱文献;没有“约定”的“俗成”——也谈歌曲中汉字的变音[J];阅读与写作;1997年10期

9 穆晔骏;;拉林满语语音概论[J];满语研究;1986年02期

10 陈嘉瑛;;傈僳语中的一种词法变音[J];民族语文;198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万小梅;江西赣语词汇变音探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070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070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4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