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从甲金部首析殷周字体演变

发布时间:2017-08-20 13:18

  本文关键词:从甲金部首析殷周字体演变


  更多相关文章: 殷周 字体 部首


【摘要】:殷商至西周时期的字体演变是隶变的前奏。选取甲骨文部首和西周金文部首,在线面、笔画等层面进行分类与统计,参照史前陶符情况,分析比较殷周文字在线面性质与组合方式、笔画数量与主要笔形、规则化走向等方面的特征,发现汉字字体一些重要特征在殷周时期已经确定,汉字的符号化进程与同时期世界其他文字异质但同步。汉字用独特方式度过了线面简化时期,延续了自身特色,并在新的层面进行笔形革新与规整。春秋时期地域性装饰性特色和战国时期省变进程都是字体演变的必然。
【作者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
【关键词】殷周 字体 部首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先秦篆体字体演变研究”(11YJC740147)
【分类号】:K877;H121
【正文快照】: 近年来古文字字体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关于篆体演变、隶变的脉络基本理清,但是在现象描写和规律揭示等方面仍需提升。目前古文字体演变研究多从以下角度进行:第一,笔画、体势、结体等层面特征,重点在笔画(或曰笔形)系统;第二,起承转合轻重急缓等笔法技巧或书写方式;第三,篆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志基;;甲骨文部首改良刍议[J];中国文字研究;2006年00期

2 张晓明;;史前陶符形体研究[J];管子学刊;2014年04期

3 张晓明;;近百年战国文字字体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4 王汉卫;苏印霞;;论对外汉语教学的笔画[J];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沙宗元;百年来文字学通论性著作关于汉字结构研究的综述[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沙宗元;;论汉字发展和规范的动态平衡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周良平;从原始思维看《诗经》兴体诗的文化底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周良平;;“比”“兴”与意象创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刘洋;;从甲骨文看商代的田间管理[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6期

6 徐英英;;“语音字元带字”汉字学习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7 黄娟;;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8 张捷;;“黑”词义与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9 陈静;;关于汉字独立设课的一点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10 汪晓丽;;《管子·侈靡》篇“云”字解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宏;;60年来美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与科学化阐释——认知美学概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黄锡全;;新见古文字材料与古代货币研究中之疑难问题举要[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五辑)[C];2010年

3 李娟;;“臣”义发展演变——兼谈古代君臣关系的演变[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苏庆红;;“馘”之音辨——从《庄子今注今译》“黄馘”之音义说起[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董月凯;;汉字编码论析[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6 朱鹏举;;《黄帝内经》“蛊”、“痔”名义钩沉[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7 樊波成;;《老子指归》同义复词考释——兼论部分“联绵词”的释读问题[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十一辑)[C];2013年

8 李玉玲;;传统“六书”与苏培成“新六书”比较[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1期[C];2012年

9 王春晓;;《新HSK》一~三级汉字构字状况[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1期[C];2012年

10 王耀芳;;浅析现代汉字构字法[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1期[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建平;基于拓扑学和统计学的无字库汉字智能造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吕伟;体用之间[D];南开大学;2010年

6 胡志明;战国文字异体现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郭国权;清代金文研究}湂諿D];吉林大学;2011年

8 武晓丽;汉语核心词“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发;商代武丁时期甲骨军事刻辞的整理与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马瑞;西北屯戍汉简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立稳;传统的“六书”理论与现代汉字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冬冬;甲骨文与苏美尔原始楔形文字象形字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李红梅;甲骨文与原始楔形文字会意字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高丽;《说文解字》彽部字有关字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罗荣辉;象形字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曹昭;河北省汉字应用水平测试个案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苏海菊;论汉字的性质特点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0年

9 魏红燕;古文字中“囗”形多义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文峰;《两周金文辞大系》训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明;论陶符兼谈汉字的起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6期

2 陈子骄;;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的汉字笔画分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张威;论汉字笔画的分类标准与命名方式[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4 张晓明;马廷新;;春秋战国齐金文字体研究[J];管子学刊;2006年02期

5 施正宇;外国留学生字形书写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0年02期

6 祝鸿熹,叶斌;王国维对古文献所称“古文”的卓识[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7 王宁;系统论与汉字构形学的创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8 裘锡圭;;从马王堆一号汉墓“遣册”谈关于古隶的一些问题[J];考古;1974年01期

9 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J];考古学报;1972年01期

10 刘永山;;汉字笔画的写法及常见错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平常;前修未密 后出转精──谈《殷周古文同源分化现象探索》[J];殷都学刊;2000年01期

2 张荣明;论殷周神权政治的特点[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3 董莲池;《古文字与殷周文明》评述[J];考古与文物;1995年05期

4 李西兴;评《古文字与殷周文明》[J];中国史研究;1995年03期

5 冯庆余;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读王慎行著《古文字与殷周文明》[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6 黄富成,衡云花;殷周贵族行车礼俗探析[J];华夏考古;2004年02期

7 张素格;;再谈殷周金文中的“(雨于)”[J];中国历史文物;2009年05期

8 张荣明;关于殷周宗教若干问题的探讨[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5期

9 李世平;殷周天道观及其物质基础的比较[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10 宋镇豪;读《古文字与殷周文明》[J];人文杂志;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黄冠;《殷周金文集成释文》出版[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2 郑志强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州学刊》杂志社;殷周青铜器中“夔纹”之“夔”新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邢宇皓;十万铜铸文字 几多华夏故事[N];光明日报;2001年

4 曹峻 上海大学文学院;殷周青铜纹饰中的“夔纹”及其含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荣明;殷周政治与宗教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199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严鲁申;河北出土殷周非兵器类青铜器铭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单利勤;《殷周金文集成》兵器挊文校释[D];安徽大学;2012年

3 马丽;《近出殷周金文集录》释文校订[D];吉林大学;2006年

4 石PI;《殷周金文集成》,

本文编号:7068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068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4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