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到自觉:新生代农民工的语言环境与同化路径研究——基于社会语言学视角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从被动到自觉:新生代农民工的语言环境与同化路径研究——基于社会语言学视角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新生代农民工 语言环境 语言同化 方法与路径
【摘要】: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应主动适应流入地的语言生态环境,改变原有的语言习惯和交流方式,在语言态度、语言情感、语言评价、语言使用等方面实现从被动接受到自觉运用的积极转变。本文以社会语言学为视角,宁波新生代农民工为对象,语言同化为内容,社会调查为依据,分析农民工的语言生态环境和演变进程,提出农民工语言同化的主要方法和发展路径,为增强农民工城市发展能力、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加快社会融合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策略。
【作者单位】: 宁波大红鹰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语言环境 语言同化 方法与路径
【基金】:201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民工城市化发展机制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编号:12BRK005)
【分类号】:H1-0
【正文快照】: 作者黎红,宁波大红鹰学院人文学院讲师。(宁波315175)改革开放以来,宁波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收入高,生活环境好,已成为外来农民工打工的首选之地。截止2013年底,宁波有外来流动人口475万人,其中农民工为450万人,部分街道(镇)的外来流动人口数量已超过本地户籍人口。毋庸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瑾;;和谐社会建构中的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与幸福指数研究[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艺;;论言语社区的内部同一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张建政;武艳艳;翟玉建;;继续教育视角下农民工城镇融入的困境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3 孙丽璐;;移民文化适应中的代际现象[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4 李现乐;;试论言语社区的层次性[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王莉;崔凤霞;;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内的汉语言认同问题研究——以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6 何丽;;精神言语社区:语言身份的选择及构建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7 姚春林;;经济大发展背景下藏族牧区的语言文化生活——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羊直牧委会藏语文使用及态度研究为例[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8 袁琳;赵丽霞;;留美亚裔青少年跨文化适应困境与对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9 魏巍;;文化适应理论下的高校民族学生成长环境的养成[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4年03期
10 夏晶;王婉娟;夏季;;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凡杰;东亚和西欧的“同文”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林伟;宿城村外出务工人员语言状况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王丹丹;城市新移民子女身份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莎;在京韩国人跨文化人际交往特征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5 李腼;融入的故事[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李蓉;移民青少年涵化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穆昕;举家进城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杨金丽;城市自主创业农民工身份认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9 盛小钰;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社会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夏洁;文字的认同性及文化心理[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玲;;农民工语言认同与语言使用的关系及机制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夏历;;东北地区农民工语言状况调查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丁宪浩;;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分析[J];财经科学;2006年10期
4 M·伊斯梅尔·K·貌 ,曾祥鹏;缅甸人口的趋势[J];东南亚研究资料;1983年02期
5 曾晓洁;;新生代农民工的母语能力缺失与补偿[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董立群;;城市新移民的社会网络与社会融合——以宁波新移民为例[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莫勇波;;论城市新移民话语权的实现[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8 樊中元;;广西农民工语言的实证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9 郭星华,储卉娟;从乡村到都市:融入与隔离——关于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的实证研究[J];江海学刊;2004年03期
10 付义荣;;安徽无为傅村方言状况之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国务院研究室主任 魏礼群;[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伟;宿城村外出务工人员语言状况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张倩;青岛年轻人语言态度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3 张晶晶;外地来沪白领青年的语言选择[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沙占华;赵颖霞;;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农业考古;2010年06期
2 李辉;倪磊;;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杨培培;;新生代农民工的知识能力需求分析[J];农业考古;2011年06期
4 吕卫民;;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心理诉求探析[J];农业考古;2011年06期
5 高福海;李平;江雯;;新生代农民工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企业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2年01期
6 熊易寒;;新生代农民工的权利意识[J];文化纵横;2012年01期
7 符平;唐有财;;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图景[J];文化纵横;2012年01期
8 王辉;;浅析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J];黑龙江史志;2013年09期
9 原贺贺;;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及调试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3年14期
10 米丽娟;曹成刚;;危机与救助——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危机研究述评[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绍辉;;“为承认而斗争”: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问题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2 张锦华;;经济转型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分析——基于长三角的田野调查和实证分析[A];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C];2009年
3 谭云霞;;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入党问题的探讨[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冯丹;;浅论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全迪;;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与就业[A];“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徐祖荣;;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资本视角[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7 崔铁吉;;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取向及引导对策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8 赵丽欣;;新生代农民工精神需求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9 刘震;;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与服务[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10 冯丹;张庆武;;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预估指标框架构建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颜敏丹;“新生代农民工” 就业观接近大学生[N];台州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田新元;“新生代农民工”心在哪里安放[N];中国改革报;2010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早报特约评论员 于建嵘;用制度建设让新生代农民工真正进城[N];东方早报;2010年
4 河南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副秘书长、省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蔡树峰;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N];河南日报;2010年
5 ;新生代农民工有更强烈的城市化取向[N];经济参考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李海涛 王腾飞 李丽颖;让新生代农民工跨越城乡鸿沟[N];农民日报;2010年
7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新生代农民工最需要保障与身份认同[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8 本报财经评论员 刘伟;“新生代农民工”进入政策视野[N];深圳商报;2010年
9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经济学系副主任 高帆;当“新生代农民工”渐成务工主体[N];文汇报;2010年
10 记者 何宗渝 黄深钢 雷敏;新生代农民工也给中国带来新机遇[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传慧;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史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距离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3 曾思康;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经济学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徐卫;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5 黄庆玲;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6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7 闫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供需分析及提升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8 柳延恒;人力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9 李昱;中国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和谐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忠霞;新生代农民工休闲生活方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肖亚鑫;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赵连圣;新生代农民工的不协调压力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赵田田;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对工作嵌入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王芳;返乡相亲:新生代农民工的一种择偶形态[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状况及融入路径探讨[D];兰州大学;2011年
7 牟增芬;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耿昕;社会排斥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9 时艳敏;新生代农民工道德关怀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伍敏;新生代农民工尊严缺失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21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21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