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与谱系——台湾汉语音韵学史“解构”及其意义
本文关键词:定位与谱系——台湾汉语音韵学史“解构”及其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汉语音韵学研究 台湾汉语音韵学 解构 学术谱系 中国文化母体意识 殖民意识
【摘要】:一百多年来,台湾汉语音韵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是世界汉语音韵学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的中国大陆汉语音韵学内涵需要借助台湾汉语音韵学取得的成果来丰富、完善。中国大陆学界还很少有人去"解构"它,台湾学界也很少有人能够正确看待它。因此,着眼于台湾汉语音韵学史分期与特点,全面盘点通论、理论与方法、语音史与方音、语音比较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梳理出学术谱系脉络,通观其中国文化母体意识并给以东亚视阈学术史定位,肯定能为思考中国大陆及台湾汉语音韵学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照。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关键词】: 汉语音韵学研究 台湾汉语音韵学 解构 学术谱系 中国文化母体意识 殖民意识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ZD17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4M561900)
【分类号】:H11
【正文快照】: “解构”概念源于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deconstruction”一词,或译为“结构分解”,原为分解、消解、拆解、揭示等义,德里达在此基础上补充“消除”“反积淀”“问题化”等意思,成为后结构主义提出的一个术语,一种批评方法。本文取“解释”与“建构”之意。台湾汉语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无未;;近代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李无未;;中日汉语音韵学研究的差异——以比较学术史的眼光观察[J];古汉语研究;2006年04期
3 李无未;;现代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李无未;;当代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点[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徐通锵;叶蜚声;;译音对勘与汉语的音韵研究——“五四”时期汉语音韵研究方法的转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6 罗汝忠;怎样学习汉语音韵学[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7 冯蒸;关于《汉语音韵学辞典》编撰中的几个问题[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8 冯蒸;汉语音韵研究方法论[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03期
9 李葆嘉;汉语音韵研究的历史考察与反思[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10 李葆嘉;论汉语音韵研究的传统方法与文化学方法[J];江苏社会科学;1992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丽艳 商务印书馆;多重比较: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特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王丽艳;重视多重比较:日本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特色[N];中华读书报;2012年
3 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 王为民;满语文对清代汉语音韵学影响深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北京中医药大学 黄作阵;学点汉语音韵学知识[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良越;当代音系理论在汉语音韵研究中的应用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2 郭伟宸;林语堂音韵学研究探颐[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3 宋卓时;日语拗音与中国古音韵关系之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21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21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