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话语体系的秉性、境遇与创造性转化
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话语体系的秉性、境遇与创造性转化
【摘要】: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应该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中国话语体系建构历史与实践已经证明了的结论。而中国传统话语体系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己固有的秉性:民族性、系统性、开放性、时代性、先进性,但回顾与审视近代以来中国传统话语体系的生存境遇,不免令人唏嘘不已,既经历过消解的历程,又遭遇不同立场的争论,还迎接对其价值地位的重估以及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挑战。面对如此局面,在继承的过程中,传统话语体系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就成了当务之急,为此我们就应该运用思想的武器,树立传统话语体系的自信,创建适用于创造性转化的平台与环境,激发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活力。在提供实现创造性转化的前提条件下,我们还应该从九个方面去衡量与引导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效果:思想的深度、证据的充分度、关键概念或范畴的力度、话语的真诚度、伦理的普适度、话语的完美度、他人接受度、话语的权威度、人类贡献度。然后高标准地实现传统话语体系从古代话语向现代话语、从本土语言向他者语言、从东方话语向西方话语、从民间话语向主流话语、从话语劣币向话语良币的转化,最终在守望与坚守中实现传统话语体系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历史使命。
【作者单位】: 济南大学;
【关键词】: 传统话语 中国传统 话语体系
【分类号】:H0-05
【正文快照】: 倘若要完成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构建,我们不但不能忽视或绕过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应该根植于这个文化,否则就可能会出现如沙上建塔般的流动不居现象。如果只是单靠拿来主义或简单移植他者的话语体系,即完全依靠“进口”,那既会失掉了自己的身份属性,也是不现实的。如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鸿芹;;人文素养和文化忧患意识——兼评刘正先生的《图说汉学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钱广华;;走出黑格尔体系的迷宫——一个另类的解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孙显元;;芝诺悖论中的逻辑和形而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王永茂;论鲁迅的进化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6 温纯如;康德自我学说的理论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7 余卫国;;中国哲学范式原创建构的理论和方法问题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吕美生;孔正毅;;程朱理学的现代审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吴先伍;;陈独秀伦理革命的传统内涵——兼论传统与现代的辩证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陈文胜;;毛泽东“群众运动治腐”思想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关海庭;吴群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及建设途径探析[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肖飒;;复杂问题前沿探索的足迹——评《思维过程论》[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3 王国坛;;马克思哲学劳动主题引论——兼与吴晓明教授对话[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4 张桂萍;;古史传说与史传文学的萌芽[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5 朱义禄;;论黄宗羲与全祖望的“遗民”观——兼论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郁龙余;;科学发展、执政能力与和平崛起[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应杭;;论理想教育对反邪教的意义[A];社会文化建设与邪教防范研究学术论文精选[C];2004年
8 蔡枫;;以画写诗:印度绘画的美学特征[A];东方丛刊(2005年第3辑 总第五十三辑)[C];2005年
9 李清良;;孔子与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方式和言说方式[A];东方丛刊(1998年第1辑 总第二十三辑)[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曹天成;郎世宁在华境遇及其所画瘦马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李清敏;古埃及阿玛尔纳时期艺术成就的历史解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6 马新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虚无主义的超越[D];吉林大学;2011年
7 尹峻;国家与革命:黑格尔与马克思关系的历史性解答[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云霞;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何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9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静洁;清末汉族古典华服结构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2 许雅萍;论福建外销瓷对洛可可艺术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杲晓东;室内设计的本原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计根;马克思主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方法[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付威;从抽象的“类概念”到实践的“类生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又芳;从光的理想国到光因特网[D];河南大学;2011年
7 崔卫真;哲学基本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蔡军迎;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继富;叶适功利主义思想述评[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慧敏;十九世纪英国教育学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锋;;改革开放进程中话语体系的演变[J];党史文苑;2009年18期
2 付秀荣;;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的三重转换[J];求实;2014年04期
3 刘笑盈;张聪;;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J];对外传播;2010年03期
4 李忠杰;;提高中国话语体系的科学化大众化国际化水平——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话题[J];人民论坛;2012年12期
5 王义桅;;打造国际话语体系的困境与路径[J];对外传播;2014年02期
6 张志洲;;以道路自信为基础构建中国的话语体系[J];对外传播;2013年06期
7 姚遥;;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关键维度[J];对外传播;2013年06期
8 霍存福;武航宇;;古中国与古罗马民商事契约话语体系比较研究——由一份古罗马“卖地文契”引发的思考[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9 万美容;;中国特色人的现代化理论及其话语体系的新拓展——读《秩序理性与自由个性:现代文明修身的话语体系与实践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08期
10 王巍;;“反向格义”还是“主动化西”?——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话语体系问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文兵;;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中国化转化[A];毛泽东研究2011年卷[C];2011年
2 文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特征及其价值》[A];毛泽东研究2012年卷[C];2013年
3 侯洪澜;;确认中医话语体系的意义[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伍峰;创新宣传传播工作话语体系[N];深圳特区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张e,
本文编号:725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25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