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基于语义错觉效应的句子加工探索

发布时间:2017-08-24 06:31

  本文关键词:基于语义错觉效应的句子加工探索


  更多相关文章: 语义错觉效应 句法 语义 P N


【摘要】:"语义错觉效应"是指读者在加工某些语义违例句子时,会暂时性地产生语义合理错觉,而只有通过继续加工或者再加工才能辨别出错误的现象,在脑电成分上表现为没有出现N400效应,却出现P600效应。"语义错觉效应"对传统的句子加工理论模型以及N400和P600的特异性功能意义提出了质疑。研究者在讨论此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多个句子加工模型,各模型对语义和句法加工的过程进行了探索,对语义和句法通道的关系做出了新的阐述,并对N400和P600的功能意义做出了新的解读。目前研究对N400功能的解释存在语义整合观和词汇激活观的分歧,而对P600功能的解释则从传统的句法功能转换到了更宽泛的加工过程。未来研究应关注词汇语义关系和跨语言差异,以期进一步揭示句子加工的认知及神经机制。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民族教育信息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昆明学院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关键词】语义错觉效应 句法 语义 P N
【分类号】:H0-05
【正文快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春玲;说“X的V”的构成成分和句法功能[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2 黄增寿;“诚然”语义和句法功能的历时探索[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张道俊;;“俩”与“两个”的句法功能差异及其原因[J];孝感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胡敕瑞;;代用与省略——论历史句法中的缩约方式[J];古汉语研究;2006年04期

5 翟淑英;;同构异义词组句法功能辨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于秒;;“X性”词句法功能详探[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赵小东;俞理明;;句法规范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04期

8 李倩;;试析“怨”、“恨”、“悔”的词义关系及其对句法功能的制约作用[J];语文知识;2008年03期

9 曲殿宇;;“已经”和“曾经”的句法功能考察[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胡梅红;唐灵感;;汉语“是”字句的句法功能及英译探讨——以鲁迅短篇小说和国家领导人演讲稿为研究案例[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艳华;李斌;;信息处理用名词细分类研究[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徐存良;;析不定代词独立扩展成分的句法功能[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崔立斌;;《孟子》“之”字结构分析[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吴学辉;;说“好个N!”[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晶;现代汉语实词句法功能的不对称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立静;韩中否定极项‘(?)’和‘任何’的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董笑;《隋史遗文》代词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叶丹丽;“A_单+V”结构的语义组合和句法功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丁晓慧;方位词“里”“中”的比较及教学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5 梁建烈;汉韩拟声词对比及教学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焕光;“拼死”类副词的多角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7 马二丽;英语句子理解的句法启动效应[D];河南大学;2015年

8 白云汐(TSIATSKA SVITLANA);汉俄语中带主观评价后缀形容词的对比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9 张靖宇;构式的句法功能增效[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杨虹;状态词句法功能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297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297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e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