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广告语言研究
本文关键词:网络广告语言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广告 媒介 语言符号 非语言符号 言语交际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模式的创新,网络购物走进千家万户,新的购物方式也催生了新的广告模式——网络广告的诞生,广告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广告语言的发展。广告语言是应用语言学者关注与研究的重要对象。网络广告凭借网络媒介开放性、交互性、多媒体性的优势迅速发展,网络广告语言也呈现了自身的特点。本文运用语言学原理从语言学、符号学的视角对网络广告语言的属性进行界定,网络广告语言是一个特殊的符号系统,包含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是非线性的排列系统。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运用丰富了网络广告语言的表达方式,网络媒介的媒体特性增强了网络广告的传播功效,在网络广告中,语言是承载信息影响交际和传播的重要工具,在传播过程赋予了语言更大的价值,新的媒介及传播方式充分发挥了语言的功能,使语言在承载信息功能的基础之上变为了一种可以增加产品附加值的符号。网络的交际离不开输入工具——键盘,网络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同样要依托键盘,因此网络广告语言也是一种键盘语言。网络广告语言是在网络媒介传播中衍生的一种语言的变体,为满足网络媒介受众的需求,在诉求娱乐化方面表现明显,语言也更加的流行化。依托媒介的特性发挥媒介语言的优势,充分借助技术优势发挥非语言符号的表达效果,满足读图时代人们的视觉需求。受到后现代思潮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同广告表现手法相结合,网络广告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常规,陌生化手法得到充分的运用。网络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其传播模式与言语交际有很大的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在于依托的媒介特性不同。网络是第四代媒体,又被称为超媒体,融合了多种媒体的特性,网络广告充分借助媒体的特性,使得媒介语言与大众传播的手段进行了有效的结合。网络媒介影响了网络广告的词汇、语码的选择及语篇的构成,这是网络广告呈现自身特点的媒介因素,是受语言影响的重要方面。作为特殊言语交际的网络广告,言语交际的主体、语境及交际意图,也受到网络媒介的影响,这是网络广告呈现自身特点的交际因素。网络媒体的特性使得自然语言的语言符号和人工语言的非语言符号都在网络广告中得到了应用,语言符号是第一性的,但非语言符号在网络广告的表达中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提高了传播的效果。网络广告已经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营销手段,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商品社会中,作用不可小觑。从网络媒介的特性出发,本着广告语言的编写要做到使人“知”,使人“信”,使人“动”的原则,利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借助调查问卷,制定了个性化、强化记忆、移情和多模态的策略,为网络广告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网络广告 媒介 语言符号 非语言符号 言语交际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3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引言10-18
- 1.1 中国广告语言研究综述11-15
- 1.2 研究的范围15-16
- 1.3 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和方法16
- 1.4 小结16-18
- 第2章 网络广告语言的属性和特点18-28
- 2.1 网络广告语言的界定18-19
- 2.2 网络广告语言的属性19-20
- 2.3 网络广告语言的特点20-28
- 第3章 网络广告话语形成的影响因素28-44
- 3.1 网络的媒介特性29-31
- 3.2 媒介对网络广告的影响31-37
- 3.3 交际主体认知对语码选择的影响37-40
- 3.4 交际意图的影响40-41
- 3.5 交际语境的影响41-44
- 第4章 网络广告中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关系44-49
- 4.1 从符号的角度界定网络广告语言44
- 4.2 语言符号是第一性44-45
- 4.3 非语言符号对语言符号的作用45-49
- 第5章 网络广告的言语策略49-55
- 5.1 个性化策略49-50
- 5.2 强化记忆策略50-51
- 5.3 移情策略51-52
- 5.4 多模态策略52-55
- 附件55-57
- 结语57-58
- 参考文献58-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顺玲;;浅议非语言符号在传播中的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年08期
2 宫兆波;非语言符号在纪实节目中的应用[J];电视研究;1995年11期
3 梅进丽;非语言符号的应用及其在交际中的修饰功能(英文)[J];咸宁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4 唐晓童;非语言符号传播类型浅议[J];宜宾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5 张先亮;非语言符号特征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6 马成龙;;非语言符号在宣传教育中的运用[J];消费导刊;2006年11期
7 孟亚玲;魏继宗;;电影《红楼梦》中的非语言符号运用探析[J];电影评介;2008年14期
8 吴学勇;;电影《推手》中的非语言符号性隐喻[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9 陈亚红;;非语言符号与跨文化交际[J];科技信息;2010年03期
10 姜哲;;论非语言符号在信息传播中的优势 解读2010年世博会中国馆《岁月回眸》[J];上海工艺美术;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恺琴;;信息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杨荔平;;体育与非语言符号关系研究初探[A];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常晟;主持人的非语言符号传播[N];中华新闻报;2003年
2 郑红艳 范世林;浅谈广播报道中非语言符号之运用[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阳;网络广告语言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王允环;非语言符号在舞台朗诵中的影响力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吴迪;非语言符号对课堂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李岩;书籍的非语言符号设计[D];湖北美术学院;2011年
5 邓芳娇;非语言符号在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中的优化作用[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潘存爱;大众传媒中的非语言符号传播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302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30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