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复句的结构与推导——基于最简方案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连锁复句的结构与推导——基于最简方案的分析
【摘要】:本文在最简方案的理论框架下探讨连锁复句的句法结构与推导过程。研究者提出:1)连锁复句是含有内包子句的复杂句,不是依靠关联或逻辑关系联结的复合句;2)内包子句是为实现主要子句内论元的语义要求、通过空算子移位来实现谓语化的附加子句,与主要子句呈非对称分布;3)内包子句的空主语,是基础生成的主语在EPP-移位至[Spec,CP]后,音系特征在表达式中"删除"的结果。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连锁复句 非对称结构 推导 最简方案
【分类号】:H043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将“连锁复句”作为汉语的一类特殊句式始于邢公畹(1984)。最初,连锁复句的结构被描写为:NP1+V1+NP2,錘+V2+NP3,且錘=NP2。例如:(1)台湾回归祖国是中国的内政,錘不容任何外人干涉。(錘=中国的内政)(2)铺里一个老儿,錘引着一个女儿,……便是出来看郡王轿子的人。(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邢公畹;;论汉语的“连锁复句”——对《官话类编》一书连锁复句的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0年03期
2 邢公畹;;论汉语的“连锁复句”(续)——对《官话类编》一书连锁复句的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0年04期
3 徐丹;也谈“连锁复句”[J];语文建设;1989年01期
4 史存直;从对外汉语教学观点看所谓汉语的“连锁复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年01期
5 邢公畹;就汉语的“连锁复句”问题答史存直先生[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建波;扩展投射原则与现代汉语的EPP效应[D];南开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张德岁;;“V+Num+是+Num”构式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周有斌;“不是A,就是B”句表述对象的数量及作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李国庆;现代汉语的“不是P,也是Q”复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7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冯鸣;英语表持续时段的for短语和汉语时量词语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锐;;语义等值和汉语虚词的意义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2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3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田长生;;浅谈《论语》中的复叠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周小婕;;数词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安琛;;重叠式动补短语的句法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冯炜;《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旷金辉;汉英名词前置修饰语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严伟剑;疑问代词“怎么”“怎样”“怎么样”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耿冰;“实现事件”结构词汇化模式的英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王冰;《红楼梦》中茶”相关行为映射译者风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景泉;空语类理论与汉语空位宾语[J];国外语言学;1997年04期
2 潘海华;韩景泉;;虚词there的句法地位及相关理论问题[J];当代语言学;2006年01期
3 宁春岩;;在MP理论平台上的人类语言研究[J];当代语言学;2011年03期
4 傅玉;;核心功能语类v~*在汉语中的句法特性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08年01期
5 贺巍;;东北官话的分区(稿)[J];方言;1986年03期
6 郭正彦;;黑龙江方言分区略说[J];方言;1986年03期
7 郑超;扩充的投射原则与中国人的主语潜意识[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张会森;俄汉语中的“无主语句”问题[J];外语学刊;2001年03期
9 傅玉;;最简句法框架下的广义投射原则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董立;从汉英无主句看pro-drop参数:——对乔姆斯基语言类型划分的一点再思考[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亚非;;论连动式中的语序-时序对应[J];语言科学;2007年06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贞寿;陈涛;周功铤;郝增周;;台风“海棠”(0505)非对称结构及其对移动路径影响[A];第三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翁之梅;唐楹;薛伟;严雷刚;;超强台风“梅花”非对称结构分析[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梁旭东;陈仲良;;垂直运动相关科氏力项对台风结构和移动的影响(英文)[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中尺度天气动力学、数值模拟和预测”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4 徐亚梅;伍荣生;;非对称流对热带气旋发生发展的影响[A];首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徐亚梅;伍荣生;;非对称流对热带气旋发生发展的影响[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徐亚梅;伍荣生;;非对称流对热带气旋发生发展的影响[A];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潘康;罗奇峰;;地震动扭转分量对非对称结构的影响[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8 魏应植;;多普勒雷达探测台风的风场非对称结构[A];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与气象雷达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9 陈宣淼;叶子祥;庄千宝;余贞寿;;台风结构变化对罗莎(0716)异常路径影响的初步分析[A];第五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夏丽花;刘爱鸣;曾瑾瑜;高珊;;0908台风“莫拉克”移动缓慢成因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万联证券研究所所长 傅子恒;经济“换挡期”催生非对称结构行情[N];中国证券报;2014年
2 记者 路平;非对称金属过滤膜应用前景广[N];广东科技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炜;非对称双相复合氧分离膜的相转化流延制备和透氧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2 王明筠;雷达反演同化对台风蔷薇(2008)强度和路径预报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3 陈维云;中国股市波动的非对称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舒敬荣;非对称末敏子弹大攻角扫描特性研究及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毛柳;非对称乘积误差模型及其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2 季博宇;超快纳米尺度等离子体激元的增强效应及其相干控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3 马希理;非对称结构惯性压电旋转驱动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张帆;具有非对称结构的磁—介孔棒—贵金属纳米粒子在环境治理上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3年
5 温学鑫;非对称相变存储器单元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91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91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