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味觉词多义性的认知识解研究
本文关键词:汉语味觉词多义性的认知识解研究
【摘要】:汉语味觉词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认知能力和语言的不断发展,汉语味觉词的语义也随之演变和拓展,从而形成了味觉词词义聚合的现象。本文以基本味觉词"酸"和"甜"为例,从认知识解的视角对汉语味觉词的多义性进行研究,旨在探究汉语味觉词各义项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词义衍生的认知过程。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汉语味觉词 多义性 认知识解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0YJA740003)
【分类号】:H136
【正文快照】: 味觉感受是人类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味觉词作为描述人类味觉感受的基本词汇,普遍存在于世界各民族的语言中。汉语味觉词记录了汉民族对“味觉”的认知和体验,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认知能力和语言的不断发展,汉语味觉词的语义也随之演变和拓展,其不仅仅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文旭;;语义、认知与识解[J];外语学刊;2007年06期
2 余渭深;马永田;;同词反义的认知识解[J];外语教学;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瀛尹;;从框架理论看语义识解[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2 胡建伟;;认知语言学及认知语法对提高语法能力的诠释[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3期
3 王明树;;翻译中的“主观性识解”——反思中国传统译论意义观[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周立建;;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大家;2010年02期
5 吴淑琼;;反义同词的转喻阐释[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岳贵祥;;语篇的动态分析:扩展的框架模式[J];英语研究;2009年04期
7 马永田;;英语“属格结构”的认知分析[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4年02期
8 王强;周婧;郭明;孙根班;;化学实验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教学功能研究[J];化学教育;2014年12期
9 马永田;;汉英“委婉语”的认知识解[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7期
10 谢婷婷;陈道胜;金双军;滕德明;;识解操作对英语词汇学中词义关系教学的一些启发[J];大学教育;2014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邱晓万;;浅析手镯的概念[A];2011中国珠宝首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3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仇伟;英语乏词义结构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李香玲;汉语兼语式的语义重合与话语功能的认知语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孙志农;词汇意义与构式意义的互动关系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王松鹤;隐喻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黄碧蓉;人体词语语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黄友;转述话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成军;论词项的概念指向性[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霞;英语同词反义词理解的优选关联阐释[D];西南大学;2011年
2 季娇阳;俄英动词语态的认知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任惠慧;Because引导的原因句的主观性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4 曾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宇晨;“烛”与CANDLE国俗语义的认知对比[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世争;英语句式衍生机制认知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雪银;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被动语态教学方法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8 袁媛;平面公益广告表达功能的认知隐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尤小清;[程度修饰语+名词]构式的认知阐释[D];浙江大学;2008年
10 牛然明;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志贤;论“反义同词”现象[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戴小汇;论正反两义集一体的语言现象[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年02期
3 吴云;试论汉语中的同形反义现象[J];汕头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4 匡芳涛,文旭;图形-背景的现实化[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文旭;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观[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6 曾佑昌;“同词反义”现象初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家驷,时汶;诗歌语篇的识解与翻译[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张建理;;新奇隐喻的动态识解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05期
3 张慧芳;;隐喻的概念复合理论动态识解[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4 张凤娟;;从识解理论诠释隐喻识解操作及其语言认知功能[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5 肖坤学;;识解理论观照下的“损译”现象探析[J];当代外语研究;2011年04期
6 陈萍;;新奇隐喻识解[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7 马书东;;事件语序和语言识解[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年01期
8 梁爽;;识解与听话人的“视像”——从汉日对比的角度出发[J];当代外语研究;2013年09期
9 马永田;;汉英量名结构的认知识解[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10 张芬香;;手机短信幽默的关联——识解探究[J];科技信息;2009年3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青叶;;详略度、精密度与经验识解[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何星;;识解操作与名动互转[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谭业升;翻译中的识解运作[D];复旦大学;2004年
2 何星;名转动词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静;英汉翻译译者识解差异性研究[D];鲁东大学;2012年
2 李江骅;英语独立主格结构的认知识解[D];西南大学;2010年
3 张冰;层级反义关系的动态认知识解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张丽琴;反义同形词的认知识解[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5 喻姗姗;《汤姆·索耶历险记》中省略的认知识解[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汝曦;反语的识解机制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7 唐金同;概念化识解视角下的汉诗英译语篇连贯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8 刘昂;从汉语典籍英译看微观涵义的动态识解[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9 蔡奕;行为动词微观涵义的识解[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世主;文学翻译中概念范畴的动态识解[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22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22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