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复合词的构词及其形概消亡的认知研究
本文关键词:《庄子》复合词的构词及其形概消亡的认知研究
【摘要】:一个概念框架拥有诸多元素,其中,部分元素被突显,其余元素被隐略,突显的元素匹配对应的形式单位,接着,再基于人们的经验将这些形式单位予以排序,这便是概念框架构词法。《庄子》中存在大量复合词,从概念框架构词的视角来看可以分为突显事物概念、突显行为和突显状态三种类型。这些复合词在现代汉语形概消亡的表现形式有三种:形概皆亡、形存概亡和形转概存。概念框架构词能更好地解释复合词的复杂的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更好地说明复合词形概消亡的动因和规律。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庄子》 复合词 概念框架构词法 形概消亡
【分类号】:H141
【正文快照】: 一引言《庄子》又名《南华经》,道家经文,是战国早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庄子》拥有大量复合词,且其复合词形式结构与概念结构的象似性较差。《庄子》词汇的研究专著,有哈佛燕京学社编印的《庄子引得》1,和王世舜、韩慕君编著的《老庄词典》2。相关论文有:马真从划定复音词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真;先秦复音词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2 许們;《庄子》并列复合词初探[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先华;《庄子》词语注释平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陈全静;;数词的紧邻连用与“一再”、“再三”的副词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李玉红;高学德;;《新语》“数+名”式复音词浅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张传真;;《列子》中的偏正式复音词语义构成研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5 宋庆东;;“味”范畴与中国美学[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6 彭再新;;《释名》释语中的合成词刍议[J];辞书研究;2009年02期
7 马启俊;;读《庄》札记三则[J];滁州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马启俊;;《庄子》疑难词语考辨四则[J];滁州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章建文,赵代根;《荀子》复音词初探[J];池州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10 庞秀成;;英语重叠词与汉语联绵词的理据比较及象似性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全静;汉语并列式双音时间副词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许浩;《名公书判清明集》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宋琳;基于《汉语大词典》语料库的魏晋新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张烨;支谶译经“构词法”及“造词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李铭娜;《吕氏春秋》动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朱彦;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傅海燕;《黄帝内经》首见医学词汇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3年
9 车淑娅;《韩非子》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周俊勋;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艳;《论衡》联合式双音词语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玉红;《新语》复音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潘青艳;先秦汉语味觉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倩;汉语日源回归词[D];西北大学;2011年
5 刘建;《水经注》复音形容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小蓉;《金匮要略》复音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曹明丽;《贤愚经》复音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安宝罗;战国游说与诸子之“说”[D];北京大学;2011年
9 李治军;《淮南子》联合式复音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臧彤;《战国策》复音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文旭;词序的拟象性探索[J];外语学刊;2001年03期
,本文编号:844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44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