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话分析的缘起与进展
本文关键词:会话分析的缘起与进展
【摘要】:人们对会话的科学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从事会话分析的先驱是以Harvey Sacks,Emmanuel Schegloff和Gail Jefferson等为代表的民族方法学者。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会话分析日臻成熟,并就一些基本问题达成共识。随着会话分析的发展,人们对会话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其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展。从上世纪70年代起,会话分析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对法庭、课堂教学和访谈等机构话语的研究中,其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会话分析的内容,某种程度上也克服会话分析自身的局限性。
【作者单位】: 江苏理工学院;
【关键词】: 会话分析 缘起 进展 展望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多模态话语研究——电视访谈的多模态话语特征”(11YJA740012)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重大突发事件中美官方话语对比研究”(15YYB003)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专项重点课题“语言教学的多模态化与中学英语多模态读写能力的调查研究”(E-b/2013/01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会话(conversation)是发生在两人或多人之间的口头交流活动。它是日常交际的基本形式,存在于一切语言活动中,是实现人类语言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在使用中受会话规则的限制。“会话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其互动性,至少有两个参与者依照次序互相交流信息,因此会话是有顺序的活动,说话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代树兰;;电视访谈的话题结构研究[J];东岳论丛;2008年04期
2 杨妮,何志成;体态语言与医患沟通[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4年06期
3 代树兰;;试论电视访谈的职业话语性质[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4 代树兰;;电视访谈叙事性话语中主持人与嘉宾的话语角色[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5 李洪儒;试论语词层级上的说话人形象——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一[J];外语学刊;2005年05期
6 李洪儒;王晶;;说话人意义及其结构的研究维度——语言主观意义研究(一)[J];外语教学;2011年05期
7 代树兰;;多模态话语研究的缘起与进展[J];外语学刊;2013年02期
8 代树兰;;电视访谈话语中主持人与嘉宾的话语角色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9 代树兰;;电视访谈的话语特色[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涛;王进;毛浩然;;电视访谈中主持人的站位调整及传播效果[J];东南传播;2011年07期
2 代树兰;;电视访谈的话题结构研究[J];东岳论丛;2008年04期
3 张婧婷;;电视访谈类节目的采访如何深入及如何吸引受众[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3期
4 李洪儒;;知晓命题意向谓词[J];俄罗斯文化评论;2006年00期
5 龚帆元;童艳丽;;从语言哲学看翻译的“归化”与“异化”[J];鄂州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6 张海宁;;浅析中西文化差异对留学北美的中国ESL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J];时代教育;2013年23期
7 李o,
本文编号:845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45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