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念孙《广雅疏证》撰作因缘与旨要
本文关键词:王念孙《广雅疏证》撰作因缘与旨要
更多相关文章: 《广雅疏证》 撰作因缘 《疏证》旨要 撰作年月
【摘要】:王念孙《广雅疏证》刊行二百年来,经学与语言学界奉为圭臬,研究论著层出不穷。然对其之所以曾校理《说文》而不注,撰《方言疏证补》一卷而置之,转而疏证《广雅》,虽各持一说而尚有融会申发余地;其疏证《广雅》之内在理路、撰著旨要,及其疏证过程中发现周秦两汉经典文献中声音贯穿训诂之奥秘,乃至其后所以与其子合撰《读书杂志》和《经义述闻》之意图,皆忽焉不谈或语焉不详。统观王氏一生读书与行事,分析其学术转折之节点,其疏证《广雅》,与其受教于戴震时,深知《说文》《方言》《广雅》之训释相通,而撰《方言疏证补》时每每引述《广雅》有直接关系。而疏证过程中,独得方言声转之奥秘,发现声音贯穿训诂之旨,导致其完稿后即转入实施周秦两汉经典正讹计划。《疏证》撰著起讫时间,综合各家意见,亦应定为乾隆五十三年秋至六十年末,延续到嘉庆元年初。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广雅疏证》 撰作因缘 《疏证》旨要 撰作年月
【分类号】:H131.4
【正文快照】: 虞万里《广雅》三卷,曹魏博士张揖纂辑。东汉以还,古文兴起,凡博学而通古今字指,善《苍》《雅》、虫、篆之学者,多拜博士,若苏林、邯郸淳等人是也。揖字稚让,清河人,好《苍》《雅》之学,明帝太和中博士。揖虽推崇《尔雅》,以为其“文约而义固”、“精研而无误”,为“七经之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虞万里;;《尔雅义疏》及其作者郝懿行[J];辞书研究;1984年01期
2 张和生 ,朱小健;《说文解字读》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延炜;;清代中叶的汉宋之争与桐城派——以清国史馆《儒林传》初稿为中心[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2 储泰松;唐五代关中诗人律诗失律现象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张大勇;;《广韵》异读字的来源和分类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金晶爱;张巨;;元认知意识与中西文字的文化传承[J];北方论丛;2010年04期
5 宫钦第;;胶东方言声调演变与人文历史地理之关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夏先忠;;北宋诗人宋祁古体诗韵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代青霞;张学城;;晚清南通范氏诗歌语音特点——以范崇简、范罕、范钟古体诗用韵为对象[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9期
8 黎新第;也说“们──每──们”的反复变化[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李馨;;《说文解字系传》中同源词的表现形式[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Z1期
10 李庆;;“北宋本”《新雕入篆说文正字》小考[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都兴宙;;敦煌变文楙部语音性质简论[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梅;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怓亚荣;宋元韵图五种用字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孙越川;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邬可晶;《孔子家语》成书时代和性质问题的再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贾璐;朱熹训诂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周春水;问题与创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7 胡继明;《广雅疏证》同源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8 谢留文;客家方言的语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刘泽民;客赣方言历史层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建莉;《尔雅》同义词考论[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单单;杨慎词曲用韵考[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莹莹;《证俗文》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廖宏艳;俗语辞书《证俗文》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静毅;《切楙》S2071反切注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艳芬;慧琳《一切经音义》所引《玉篇》辑考[D];温州大学;2011年
6 周璐;魏晋南北朝楚语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史维生;魏晋南北朝晋语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张宁;从《切三》又音看《切楙》音系的性质[D];安徽大学;2011年
9 张璐;南通话音韵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王丽;试论清代《尔雅》古注辑佚[D];黑龙江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凯鸣;;《广雅疏证》辨补续篇(一)[J];文献;1988年03期
2 朱国理;《广雅疏证》的“命名之义”[J];语言研究;2000年03期
3 朱国理;《广雅疏证》的“通”[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1年01期
4 孙德平;《广雅疏证》的计算机处理[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7期
5 盛林;;《广雅疏证》中的“依文释义”[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齐冲天;;《广雅疏证》的因声求义与语源学研究[J];汉字文化;2006年01期
7 彭慧;;王念孙《广雅疏证》关于《文选》李善注的质疑[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马景仑;;《广雅疏证》训诂术语“相对成文”浅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马景仑;;《广雅疏证》所涉“正反同词”现象成因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梁孝梅;单殿元;;《广雅疏证》中与修辞相关的术语[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景仑;;《广雅疏证》所涉“正反同词”现象成因探析[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2 高罕钰;;《广雅疏证·卷一·上》对《广雅·卷一·上》勘误浅析[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2期[C];2013年
3 张其昀;;《广雅疏证》之别类证义[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继明;《广雅疏证》同源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甘勇;清人小学注疏五种词源学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彭慧;《广雅疏证》汉语语义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梁孝梅;《广雅疏证》术语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2 吴荣范;《广雅疏证》类同引申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甘勇;《广雅疏证》的数字化处理及其同源字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王一朱;王念孙《广雅疏证》同源词研究之探析[D];渤海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456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45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