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湖南安化与涟源交界位置汉语方言语音的地理语言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5 04:18

  本文关键词:湖南安化与涟源交界位置汉语方言语音的地理语言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湖南安化梅城话、涟源蓝田话以及涟源桥头河话 地理语言学 交界地带方言


【摘要】:本文把湖南安化县与涟源市交界位置的方言做为研究对象。安化县前乡片与涟源市北部地区在地理位置上相接,交界地区两边分别说前乡话(梅城话)、蓝田话以及桥头河话,蓝田话和桥头河话属于湘语娄邵片,这一点历来不存在争议。但是安化梅城话的归属历来争议较大,有人把它归入湘语娄邵片,有人把它归入湘语长益片,从方言分区的几个主要评判标准来看,安化梅城话应该属于湘语娄邵片。这个交界地带的20个自然村落的语言受梅城话、蓝田话和桥头河话的影响都很大,显示出方言过渡地区的特点,但是方言分区并不完全与行政区域一致,安化县鱼水村、龙坳村、洪家村和久泽村说的话应该归入蓝田话;涟源市胡家村说的话应该归入梅城话;涟源市大湾村、龙安村、喻家村、沙溪村、漆树村说的话应该归入桥头河话。影响这个地带方言分区的原因,主要是行政区划、地形地势、交通区位和社会交往,可以说,这4个因素决定了这个地带方言的分区。本文首先通过查阅资料、初步田野调查了解了梅城话和蓝田话的特点,并且制定了调查条目,然后通过田野走访调查的方式对安化和涟源交界地带20个自然村的语音面貌做了全面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从地理语言学角度,通过绘制23幅地图,对这20个自然村的语音异同进行直观地展现,并且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划分了这个交界地带各个自然村方言的实际归属,准确划分了这个地区方言的实际分界,并且分析了语音差异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湖南安化梅城话、涟源蓝田话以及涟源桥头河话 地理语言学 交界地带方言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7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1 绪论8-25
  • 1.1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8-9
  • 1.1.1 研究内容8
  • 1.1.2 研究意义8-9
  • 1.2 研究的方法和步骤9
  • 1.3 相关文献及其利用的综述9-12
  • 1.4 安化县和涟源市的方言及其音系12-21
  • 1.4.1 安化县的方言及其音系12-16
  • 1.4.2 涟源市的方言及其音系16-21
  • 1.5 梅城话、蓝田话 和桥头河话语音的异同21-22
  • 1.6 调查条目的确定22-23
  • 1.7 发音人情况23
  • 1.8 符号和图片说明23-25
  • 2 声调的地理语言学研究25-31
  • 2.1 声调系统25-27
  • 2.1.1 地图1的 材料25
  • 2.1.2 分析25-27
  • 2.2 古代去声的不同演变27-29
  • 2.2.1 地图2的 材料27
  • 2.2.2 分析27-29
  • 2.3 活跃的古代入声29-31
  • 2.3.1 地图3的 材料29
  • 2.3.2 分析29-31
  • 3 声母的地理语言学研究31-43
  • 3.1 属于古代全浊声母的分化31-33
  • 3.1.1 地图 4-5 的材料31-32
  • 3.1.2 分析32-33
  • 3.2 属于古代[章;昌;船]组 的声母的不同演变33-36
  • 3.2.1 地图 6-8 的材料33-34
  • 3.2.2 分析34-36
  • 3.3 属于古代[知;澈;澄;娘]组 的声母的不同演变36-40
  • 3.3.1 地图 9-12的 材料36-38
  • 3.3.2 分析38-40
  • 3.4 属于古代[见;群;非]组 的声母的不同演变40-43
  • 3.4.1 地图 13-15的 材料40-41
  • 3.4.2 分析41-43
  • 4 韵母的地理语言学研究43-50
  • 4.1 属于古代[效]摄 的韵母的不同演变43-44
  • 4.1.1 地图16的 材料43
  • 4.1.2 分析43-44
  • 4.2 属于古代[果;假;蟹]摄 的韵母的不同演变44-47
  • 4.2.1 地图 17-19的 材料44-46
  • 4.2.2 分析46-47
  • 4.3 属于古代[咸;山]摄 的韵母的不同演变47-49
  • 4.3.1 地图 20-21的 材料47-48
  • 4.3.2 分析48-49
  • 4.4 属于古代[通]摄 舒声的韵母的不同演变49-50
  • 4.4.1 地图22的 材料49
  • 4.4.2 分析49-50
  • 5 安化与涟源交界位置方言的地理语言学启示50-55
  • 5.1 交界地带语音的复杂性50-52
  • 5.2 自然村做方言代表地点的优势和局限52-53
  • 5.3 行政区划和方言分区的辩证关系53-54
  • 5.4 方言界线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辩证关系54
  • 5.5 方言地理变化的规律性和例外性的辩证关系54-55
  • 6 结论55-58
  • 6.1 基本观点55-56
  • 6.2 创新和不足56-58
  • 【附录1】调查研究日志58-66
  • 【附录2】致谢66-68
  • 【附录3】参考文献68-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化黑茶】——茶文化之经典[J];青岛画报;2013年05期

2 ;安化黑茶——古代的神秘之茶[J];青岛画报;2013年07期

3 刘雪纯;楚囚;;安化青山[J];散文诗;2013年Z2期

4 陈首涛;唐振南;;毛泽东同志第二次到安化[J];湖南党史通讯;1985年10期

5 鸣平;20世纪30年代的安化茶农[J];益阳师专学报;1986年02期

6 陈首涛;;简讯[J];湖南党史月刊;1993年11期

7 吕煊;;历史深处的安化黑茶[J];散文诗;2009年Z2期

8 箫风;;安化黑茶[J];西部;2013年19期

9 赵睿;徐星航;徐凌川;;安化黑茶药性及其部分功效之中医理论解读[J];农业考古;2014年02期

10 任福黎;;安化罗次龙先生诗经解钞序[J];船山学报;193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泽邦;陈奇志;;论“安化黑茶”公共品牌[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2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4年

2 蒋伟涛;;安化大楼追忆——见证北京居民住宅发展的“楼王”[A];当代北京研究(2014年第2期)[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夏无畏;市委宣讲团安化宣讲十七大精神[N];益阳日报;2007年

2 记者 王娜 通讯员 邓学仁;安化交通八大项目齐头并进[N];益阳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张家春 蔡传斌;安化中学撤并实录[N];玉溪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刘希平;安化被指借棚改搞开发[N];法制日报;2013年

5 整理 本报记者 卢跃;安化黑茶传统花色和工艺(一)[N];益阳日报;2014年

6 记者 张丹丹 通讯员 张量宇 李慧;安化成全国14示范县之一[N];益阳日报;2014年

7 记者 杨浪舒 通讯员 姚勇刚;打工者资金激活安化民间经济[N];益阳日报;2006年

8 本版编辑 通讯员 黄志刚 易文强 刘孝良 周程宏 谌新开;奋进中的安化教育[N];益阳日报;2006年

9 通讯员 谌海军 记者 卢跃;安化大动作做强茶产业[N];益阳日报;2006年

10 通讯员  金醒凡 李瑞岚;安化法院节前不忘敲警钟[N];益阳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球;安化黑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2 陈升毕;安化黑茶产业创新系统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3 周琴;湖南安化与涟源交界位置汉语方言语音的地理语言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4 沈丹娜;湖南安化黑茶区域品牌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5 金翎;安化黑茶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6 蔡雨琪;安化黑茶发展现状及产业化整合方案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7 谌峪峰;安化黑茶包装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8 曹霞;益阳安化黑茶质量和产业发展调查与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9 邱芬;文化生态视野下安化地域体育文化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鑫鑫;安化黑茶品牌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54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54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7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