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语用学之理论前沿——简论普遍语用学和新认知语用学

发布时间:2017-10-04 13:28

  本文关键词:语用学之理论前沿——简论普遍语用学和新认知语用学


  更多相关文章: 言语行为 哈贝马斯 普遍语用学 新认知语言学


【摘要】:国内外语言学界的语用学理论一般还都停留在维索尔伦(1998)的顺应论上,而很少人关注后现代哲学家的新发展,如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笔者所论述的新认知语用学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简述语用学理论这两种最新发展,以期能将我国语用学研究推向前沿。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继承和发展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论和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且接受了胡塞尔的有关观点,将语言哲学中日常语言学所创建的语用学提升到社会学和政治学层面。新认知语用学则是建立在后现代的体验哲学之上,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提出的十数种认知方式来统一解释语用推理,将语用学理论研究带入后现代哲学时期。
【作者单位】: 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文研究中心;
【关键词】言语行为 哈贝马斯 普遍语用学 新认知语言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语言哲学研究——21世纪中国后语言哲学沉思录”(13FY00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1.引言进入21世纪,特别是西方哲学出现了第四转向(后现代哲学思潮)之后(王寅,2013b),各学科都在审视本学科的理论前沿,语言学界的语用学也不例外。根据若干国内外语用学专著和期刊,如利奇(Leech,1983)、莱文森(Levinson,1983)、梅耶(Mey,1993)、俞尔(Yule,1996)、维索尔伦(Ver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Istvan Kecskes;;Socio-cognitive Approach to Pragmatics[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2 王寅;;新认知语用学——语言的认知-社会研究取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年01期

3 赵永峰;;认知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认知参照点与概念整合理论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年01期

4 姚振军;;“语用学的社会认知分析法”视角下的交际语境的事件域认知模型解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宁;基于FG~+模型的“网络流行体”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周明;称呼语的语用特征及其语用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4 周方珠;论社交指示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5 俞莲年;语言的特殊性与口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6 张蓊荟,沈晓红;英汉翻译过程中推理的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7 詹全旺;;新闻言语行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朱小美;王翠霞;;话语标记语Well的元语用意识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王扬;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认知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慧琼;杜建华;;受众为何按照谣言而不是新闻行事?——对2010年两起地震谣言的比较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帅庆;;从电视相亲看当前女性独立自我意识的发展[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戴艳军;刘则渊;;论科学技术的道德评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胡象明;鲁萍;;WTO对中国政府管理的挑战及其对策[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5 张凤奎;张志宇;;打造责任政府——通向和谐社会之路[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6 黄卫平;郑超;;人民政协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优势[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7 文兵;;当代西方哲学的一种价值观:多元中的追求[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8 郭素珍;;试论合作原则及其偏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9 栾育青;;邀请语及应答语的跨文化比较[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10 徐芳;;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English Humorous Utterance[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周芹芹;汉语恭维回应语的社会语言学变异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张U,

本文编号:9709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9709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3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