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大余客家方言形容词程度表达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13:55

  本文关键词:大余客家方言形容词程度表达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余 客家方言 形容词 程度表达


【摘要】:程度是测定或评价某种行为、关系、状态或心理态度的时候表现出来的等级。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程度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语言上为程度范畴,其中,最主要的是属性程度范畴。语言学界将程度性作为形容词最本质的属性,并且在普通话范围内进行了深入地探讨;而汉语方言中形容词的程度属性各具特色,也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本文以大余县客家方言形容词的程度表达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构成形式、表义作用及使用对象进行描写和分析,并且重点对程度状语和程度补语进行探究。考虑到人们的年龄、性别、文化等因素对形容词程度表达的影响,我们对日常语言生活当中,不同人群形容词程度表达的使用差异做出调查,并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全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大余县的人文地理以及客家方言的使用情况,前人对于大余客家方言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等。第二章探讨大余客家方言程度范畴在句法上的表现形式,主要从程度状语和程度补语出发,并对其语义特征和语法功能进行分析。程度状语列举“蛮A、嘿蛮A、嘿A、有滴滴来A、有滴把来A、有一些来A、更A、死A”等,分别从微量、高量和极量等量级进行阐述;程度补语重点列举“A死人T尽薄癆T救ニ馈薄癆得恶赛赛”“A得袅怪”等几种形式,主要从组合式和粘合式的结构特征上进行研究分析,同时还结合湘方言、赣州西南官话及其他方言进行比较探讨。第三章讨论大余客家方言程度范畴在词法上的表现形式,分为重叠式和其他形容词生动形式两大部分。主要从其结构类型、语义特征等角度进行分类阐释,同时也从语法功能角度出发,将大余客家方言词法上的程度表达类型与其他方言进行对比。第四章将对大余方言形容词程度表达进行调查分析,主要包括各种程度表达类型的使用对象、使用频率统计分析以及程度表达类型发展不同步的原因。结果表明,程度表达类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呈现出不平衡的特点,与使用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等各方面有关,也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方言认同感有关。第五章为结语,主要从各个角度对大余客家方言形容词程度表达类型的特点进行归纳,得出结论。
【关键词】:大余 客家方言 形容词 程度表达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7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6
  • 第一节 大余概况及其方言简况9-10
  • 一 大余概况9
  • 二 大余方言简况9-10
  • 第二节 程度表达及客家方言研究概况10-13
  • 一 程度表达研究概况10-11
  • 二 客家方言研究概况11-13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13-16
  • 一 研究目的13-14
  • 二 研究方法14
  • 三 语料来源及其他相关说明14-16
  • 第二章 句法层面的程度表达16-47
  • 第一节 程度状语16-34
  • 一 程度副词充当状语17-31
  • 二 其他副词充当状语31
  • 三 指示代词充当状语31-34
  • 第二节 程度补语34-47
  • 一 粘合式程度补语35-39
  • 二 组合式程度补语39-47
  • 第三章 词法层面的程度表达47-62
  • 第一节 重叠式47-53
  • 一 有基式的形容词重叠48-51
  • 二 无基式的形容词重叠51-53
  • 第二节 其他生动形式53-62
  • 一 附加成分在前53-56
  • 二 附加成分在后56-60
  • 三 其他四字格60-62
  • 第四章 形容词程度表达在语言生活中的实际使用62-70
  • 第一节 不同人群的使用差异调查62-65
  • 一 调查原因62-63
  • 二 调查对象63
  • 三 调查内容、方法及过程63-64
  • 四 数据收集与整理64-65
  • 第二节 调查数据分析65-67
  • 第三节 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67-70
  • 第五章 总结70-72
  • 参考文献72-77
  • 附录77-80
  • 致谢80-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承强;萧牧;;大余和小虹的城市生活[J];战士文艺;2010年06期

2 刘纶鑫;江西省大余(南安)方言音系[J];方言;1995年01期

3 裴高才;朱芬;龙建宏;;大余湾:六百载文化传承[J];湖北旅游;2013年02期

4 李起超;;画[J];山花;1957年07期

5 张逸;;友谊的天使——记余长春夫妇阿根廷执教生活[J];体育博览;1989年08期

6 朱国荣;大余大“结”的形和意[J];上海艺术家;2002年Z1期

7 裴高才;朱芬;;大余湾:明代村落文化奇观[J];世纪行;2013年03期

8 徐朝奎;我的教训[J];新闻爱好者;1989年08期

9 詹瑞祥;梅关古道沿革考[J];九江师专学报;1988年01期

10 高德明;;医[J];扬州文学;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锂;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余湾的人文价值[N];中国文物报;2005年

2 文洪英;大余把政务公开决策权交给群众[N];农民日报;2007年

3 叶兰青 记者 张宗兴 王怡岚;大余加速转型发展实现优势再造[N];赣南日报;2013年

4 廖君福 郭庭铣;大余推出评定兰花价格原则[N];中国花卉报;2014年

5 ;中共大余县委常委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N];赣南日报;2014年

6 王传辉 特约记者 叶兰青;大余经济转型推动发展升级[N];赣南日报;2014年

7 彭承礼邋鄢朝晖;大余“阳光政务”提高行政效能[N];江西日报;2007年

8 邱明烨邋梁健;大余培训2万余名技术蓝领[N];江西日报;2008年

9 赖俊全 本报记者 龚琛虎;江西大余土特产逆市飘香[N];中国质量报;2009年

10 记者 梁健;大余“厂中厂”模式助企业渡难关[N];江西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芊盈;大余客家方言形容词程度表达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709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9709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3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