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与“栖居”:王国维“境界说”的存在论属性
本文关键词:“境界”与“栖居”:王国维“境界说”的存在论属性
【摘要】:王国维的"境界"说是其哲学(美学)的现代性开拓,更是一种对存在论哲学(美学)的思考和建构。首先,通过艺术生命化方式,王国维实现了对"第一义"的追询,完成了其生命哲学(美学)的现代性创构。其次,王国维的生命本体论的价值归宿是"境界",在生命存在状态和艺术哲学形态上,"境界"和海德格尔的"栖居"互文见义、彼此印证。这是因为,"境界"和"栖居"都源于"天人合一"哲思,为人的生存确立了终极性价值依据;而且,两者都呈现出特定的艺术哲学和文化诗学意味:诗意的栖居赋予人的存在以超越性意义,人的生命则在"天人合一"境界中得以审美化生存。不过,两者所体现出的"主体间性"表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与诗学观并非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再现,而是现代性意义上的重构与新生。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王国维 “境界” “栖居” 存在论
【分类号】:I207.2
【正文快照】: 王国维无疑是20世纪初中国的一个标志性文化象征。如果不满足于抽象式“回到 王国维”,而是把王国维放回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陈寅恪谓之的“数千年未有之巨劫奇变”1之际,那么,王国维代表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生命体验的痛苦与文化选择的困惑。学界对王国维的研究似乎已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世英;;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与自我[J];江海学刊;2008年05期
2 戚真赫;;“探其本”与“第一义”:王国维美学之本及其现代性转型研究[J];文史哲;2007年06期
3 钱穆;;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J];中国文化;199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文婵;浅析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侯宏堂;“天人合一”观早期发生历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3 张世英;;“东方睡狮”自我觉醒的历程——中华精神现象学大纲(之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张树彬;安岩;;英语文化霸权与中国文化安全[J];长城;2010年02期
5 冯琳;赵世荣;姜树萍;;析“天人合一”思想对构建生态文明的价值启示[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年04期
6 谢宏雯;;庄子艺术精神与西方游戏说——兼谈原始岩画中朴素的“天人合一”观[J];长江论坛;2007年01期
7 王胜国;;《周易》整体系统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之影响及反思[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吴鸿斌;;也论“天人合一”——与寇鹏程先生商榷[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9 王增辉;;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文化构想——成都城市文化建设内涵探析[J];城市;2011年11期
10 汤海艳;;礼的精神与和谐社会[J];船山学刊;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朱维;王国维文学批评的接受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谢晓昱;科学与艺术的联姻:水墨动画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邵金峰;中国画论中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樊维艳;中国哲学视野下的中国画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王继恒;环境法的人文精神论纲[D];武汉大学;2011年
7 陈卫;孔子的人格[D];吉林大学;2011年
8 金会庆;道家经济观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9 卫崇文;先秦时期应对灾异方式中的非理性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孔宪峰;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儒家“和”文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全伟;孔孟德育思想的现代转化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2 谢飞扬;我国中学德育文化重构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鑫;一个房地产开发商所诠释的和合精神[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杨倩男;儒家礼仪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5 刘惠;试论返省性特征在当下水墨创作中的可行性[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罗晓娜;生态文明素养测评体系的构建与检验[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姜宏闻;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D];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11年
8 韩金梅;儒家生态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鸿源;董仲舒夭之诸义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亚军;公司治理的民族文化根源性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望衡;王国维的美学本体论[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杨健;王国维悲剧思想之演变[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蔡搤翔,李哲理;天才·超人·赤子——从王国维的作家论看中西文化的融合[J];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05期
4 程国赋;王国维文艺思想研究的世纪考察(上)[J];学术交流;2005年02期
5 富华;人本自觉与学术独立——论青年王国维的个体生命意识[J];嘉兴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杜卫;王国维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志;孙福万;;自然存在论与本体存在论——中西文化的动力学分析[J];学术月刊;1992年04期
2 张贤根;设计的艺术存在——存在论现象学视域中的设计艺术[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H.罗姆巴赫;王俊;;《结构存在论》引论[J];世界哲学;2006年02期
4 李菁;;论马克思对古典存在论的二重超越[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青年哲学论坛"部分成员;;非理性主义兴起与存在论视角转换[J];东南学术;2007年06期
6 让·吕克·南希;胡继华;;被遗弃的存在[J];美术馆;2008年01期
7 肖明华;;美在理念的自身显现——理念的存在论美学之思[J];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8 李钢;;马克思哲学存在论价值新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董学文;;“实践存在论”美学何以可能[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王华英;;芬伯格技术存在论思想探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胡长栓;;超越现实的形上之思——关于哲学的问题的存在论追寻[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2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3 戴劲;;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在存在论上的差异[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4 李德顺;杨学功;;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问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4)[C];2004年
5 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视野中的自然之美[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6 龙霞;;“惟一者”真正走出了“意识的内在性”吗?——兼论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阐释与虚无主义问题[A];“虚无主义、形而上学与资本的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宝;;时间之思——论流俗时间观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时间观[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克思唯物史观与存在论之根本区别[N];铁岭日报;2007年
2 王怀义;评“实践存在论美学”丛书[N];文艺报;2009年
3 吴源;以纯粹学术承担现实命题[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名财;生态存在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2 徐先艳;马克思的社会存在论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菁;古典存在论的现代转向[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丽芬;马克思人的存在论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武建佳;多元化的上帝存在论[D];华侨大学;2008年
4 范豫杰;价值的存在论追问[D];云南大学;2015年
5 杨宏鹏;人本困境:悲剧的存在论根源剖析[D];河南大学;2007年
6 何辉;海德格尔对笛卡尔存在论的现象学解构[D];山东大学;2013年
7 宋蕊;海德格尔存在论与主体论关系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8 韩旭;海德格尔存在论的时空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马成昌;存在论的新视阈[D];黑龙江大学;2009年
10 陈迎年;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中的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057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057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