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论帕克丝特《巴别塔之犬》中的不确定性

发布时间:2017-10-20 13:06

  本文关键词:论帕克丝特《巴别塔之犬》中的不确定性


  更多相关文章: 延异 不可信的符号 不可确定性 《巴别塔之犬》


【摘要】:《巴别塔之犬》(The Dogs of Babel,2003)是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卡罗琳·帕克丝特(Carolyn Parkhurst,1971-)的处女作。该小说以露西死亡为切入点,讲述了男主人公保罗努力教爱犬“罗丽”说话,想以此获知妻子露西死于自杀还是意外的故事。本文将通过分析与露西死亡相关的不确定能指符号,论证露西死亡的故事是由种种不确定性构成,符号的不确定性、语言的不确定性及事件的不确定性;阐释整个文本及贯穿这部文本的不确定性是解构主义向终极意义挑战的-种尝试。本文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作者卡罗琳·帕克丝特及其小说《巴别塔之犬》和解构主义理论;并对《巴别塔之犬》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研究的方法、目的及意义进行论述。第二章主要分析露西自杀的不确定性。本章通过对一些看似真实或看似在场的符号分析,如延异的目击者罗丽,在书架上重新被摆放的书和作者对人物名字玩的文字游戏等等,旨在表明露西死于自杀的不确定性;进而揭示小说故事的建构借鉴了解构主义不确定性的特点,使露西死亡的答案不断地在延异中延宕、推迟,不断在自杀与非自杀中变化,最终得出露西死亡的结论是多元的,不确定的,流动的,多声部的。第三章主要阐释小说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构建被置于诸多不确定能指中。这些不确定能指包括三个神话传说和塔罗牌。作者借助悲剧神话---《坦林》、《蓝玛丽》和《罗丽》,使小说人物塑造与神话人物相联,将保罗塑造为坦林,将露西建构成病态,并将爱犬罗丽设计为悲剧形象。由于神话的不确定性,小说人物的呈现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作者借用塔罗牌的预示,使故事情节发展与塔罗牌所预测的显示紧密相扣。由于塔罗牌本身的不可确定性,保罗最终依照塔罗牌的暗示而得出的露西自杀的判断是不确定的。第四章主要探究造成露西死亡不确定性的诸多因素。露西自杀事件的不确定性与小说人物的重重矛盾有关。矛盾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露西似是而非的病态矛盾是判断露西自杀的不确定性的直接原因。作者使露西的这种病态在空间上不断地延迟,并在时间上又不断地变化,使露西时而令读者觉得有病,时而令读者觉得没病。这种矛盾体现了露西的病态是不稳定的,并为露西死亡提供了自杀或非自杀的不确定性。其次,保罗似对而非的陈词矛盾干扰了露西死亡的最终判断。保罗是语言学家,具有语言结巴的缺陷,其试图通过研究狗的语言构造教爱犬罗丽说话,这种尝试与自身的语言矛盾构成冲突,说明了由保罗论述得出露西自杀的结论具有不确定性。再次,罗丽似能而非的言语矛盾导致露西的死亡设置在不确定性中。作者也在爱犬罗丽身上设置了语言的矛盾。狗本身不能说话和保罗试图教狗说话具有矛盾,让狗说出露西是自杀还是意外是不确定的。所以,这些自相矛盾的种种不确定性使露西死亡呈现出多元、开放、流动的特点。第五部分为结论。帕克丝特巧妙地将德里达“是X非X”的不确定性观点运用到小说布局中。保罗和读者极力寻找的露西死亡的答案在许多状态下是不确定、不可能的,由上述能指判定出的可能性也只能是对不可能的推测,露西死亡的答案依然是不确定的,推翻司法、医学判定的露西死于自杀的结论是不可能的。文字游戏、神话传说、塔罗牌等,它们只是充当了露西死亡中在场的不在场与不在场的在场,并在世界的延异变化中将露西死亡置于一个多元、开放、流动的空间。小说主要人物露西、保罗和罗丽自身存在的种种矛盾性,也使露西死亡的不确定性发展、构建的多元性更具凸显。露西的死亡永远只能是能指,即死亡这一现象。小说中露西死亡的缘由是无法呈现的、不确定的、多元的,死亡成为解不开的谜,所指丧失。作者用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的不确定观点建构了《巴别塔之犬》小说,同时小说又支撑了后结构主义的特征,表现了能指、不确定性理论和虚构的现象。小说实际呈现出世界不断变化的一种社会现象。世界在变化发展中呈现的永远只是现象,即能指,本质的东西不断在流动,无终点,即无所指。
【关键词】:延异 不可信的符号 不可确定性 《巴别塔之犬》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Ⅰ. Introduction12-19
  • A. The Author,the Novel and Deconstruction12-16
  • B. Literature Review16-18
  • C.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Paper18-19
  • Ⅱ. Uncertainty of Lexy's Suicide in Formation19-28
  • A. Seeming-true Clue---Substituted Present19-24
  • 1. Only Witness----Deferred Dog Lorelei19-20
  • 2. Final Answer---Rearranged Books in Bookshelf20-24
  • B. Seeming-true Fact---Wordplay in Names24-28
  • 1. Redoubled Fact by Wordplay in Names of Main Characters24-26
  • a. Lexy Ransome="Answe"25
  • b. Paul Iverson="Reveal"25
  • c. Lorelei="Role"25-26
  • 2. Redoubled Fact by Wordplay in Names of Minor Characters26-28
  • a. Wendell Hollis="Slew"26
  • b. Lady Arabelle="Read"26-28
  • Ⅲ. Undecidable Signs in The Dogs of Babel28-36
  • A. Undecidable Signifier of Fairy Tales Melt into Character-shaping28-33
  • 1. Tam Lin---Paul Iverson28-30
  • 2. Blue Mary---Lexy Ransome30-32
  • 3. Lorelei---Dog Lorelei32-33
  • B. Undecidable Signifier of Tarot Bound up with Plot33-36
  • Ⅳ. Contradictory Factors in Unreliable Suicide36-43
  • A. Lexy's Contradiction in Morbidity and Non-morbidity36-40
  • 1. Tattoo of Seeming-sunny Lexy36-38
  • 2. Nightmare of Seeming-bright Lexy38-39
  • 3. Death Mask of Seeming-optimistic Lexy39-40
  • B. Paul's and Dog Lorelei's Contradiction in Language40-43
  • 1. Tongue-tied Defect of Linguist Paul40-41
  • 2. Vocal Trial of Voiceless Dog Lorelei41-43
  • Ⅴ. Conclusion43-45
  • Bibliography45-47
  • Acknowledgement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楠;;文化大一统之下的个体苍白——《巴别塔》影评[J];艺术评论;2007年04期

2 潘道正;;巴别塔与《巴别塔》[J];电影文学;2008年03期

3 张晶;于淑静;;解析《巴别塔》中的隐蔽文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李玉玲;;交流超越语言——影片《巴别塔》之内涵初探[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01期

5 郗念念;;圣经典故的现代演绎——电影《巴别塔》主题新解[J];怀化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6 乌里雅斯泰;;巴别塔的塔尖[J];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45期

7 李劲;;巴别塔[J];西部;2010年22期

8 张无稽;;巴别塔之犬[J];延河;2013年04期

9 董强;巴别塔不止一座[J];读书;2003年03期

10 冯皓;司扬;冯宜萍;;巴别塔的启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玲玲;;窥看“巴别塔”外的星光——刍议几个耐人寻味的文学问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海兰;丰田式“巴别塔”[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2 谢志强;重建巴别塔[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3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陆扬;巴别塔:一个概念的深度[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4 柳莺;《巴别塔之校》:接受差异之美[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5 本报记者 傅小平;文学翻译:到了打破巴别塔的时候?[N];文学报;2014年

6 本报特约评论员 吴钩;巴别塔倒下,,互联网兴起[N];南方周末;2007年

7 宋念申 (自由撰稿人);沟通的极限[N];东方早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刘世昌 朱烨洋;佟连福:锡伯文的巴别塔建设者[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9 唐瑾;解说 “巴别塔文丛”[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10 李我;人性的“捕鼠夹”[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美伶;论帕克丝特《巴别塔之犬》中的不确定性[D];延边大学;2016年

2 庞进;基于群际交际理论对《巴别塔》中跨文化冲突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3 于淑静;解析电影《巴别塔》中的文化定型现象[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4 马朝媛;解析现代文学语境下巴别塔的主题形象[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67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067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0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