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诗品》作者之争的学术反思
本文关键词:《二十四诗品》作者之争的学术反思
【摘要】:1994年开始的《二十四诗品》"作者真伪问题"的大讨论,时至今日已经二十余年。虽然论争已经尘嚣寂静,但从这二十年的辨伪论争中回首,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影响并没有随着讨论的冷却而消退,反而历久弥新,并彰显出"辨伪"本身的重要意义。这场论争对《诗品》研究新局面的开创乃至之后学术风气的变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这一学术现象也正是当下我们需要加以研究和进行反思的。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 学术论争 反思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一、《二十四诗品》作者之争的回顾现代意义上的真伪质疑源于1994年唐代文学国际讨论会及中国古代文论国际讨论会,会上陈尚君、汪涌豪两位先生所提出的《二十四诗品》(以下简称《诗品》)“伪书说”1拉开论争的帷幕[1]。陈、汪两位先生的“伪书说”是基于多年深入考证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桃;《二十四诗品》及相关文字流传过程概述[J];兰州学刊;2004年06期
2 刘旭光;;“道”的情感现象学——《二十四诗品》新探[J];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06期
3 张国庆;;论《二十四诗品》的理论体系[J];文学评论;2007年04期
4 王爱荣;;《二十四诗品》之“流动”考释[J];九江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何奕;高飞;;比较视野下《二十四诗品》新探[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秦佳妮;;论《二十四诗品》之《沉著》[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7 郁沅;;跨越式接读法——解读《二十四诗品》的一种方法[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孙亚茹;王则远;;心与道契——《二十四诗品》创作主体的道家境界[J];名作欣赏;2011年30期
9 商宗宝;;论《二十四诗品》结构理论体系[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10 刘世明;王素美;;《二十四诗品》中的庄学神韵[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亚茹;;心与道契——《二十四诗品》创作主体的道家境界[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演讲人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全国模范教师 张国庆;《二十四诗品》的美学逻辑[N];光明日报;2013年
2 孙兴义;敏锐的感悟 谨严的思辨[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周伦玲;为辛芹辛苦是何人 脂雪轩中笔有神[N];中华读书报;2014年
4 贺迎辉 覃代伦;沉着雄健 自吐清芬[N];中国文化报;2012年
5 本报首席记者 姜澎;做学问是世界上最老实的事[N];文汇报;2014年
6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尚君;学问是天下最老实的事情[N];东方早报;2014年
7 陈漱渝;学术文风真该改改了[N];文学报;2013年
8 黄孝阳;文学有什么用?[N];文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春桃;《二十四诗品》接受史[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成伟;《二十四诗品》话语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0年
2 李亮;现象学视野下的《二十四诗品》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2年
3 吴慧鹏;生态美学观照下的《二十四诗品》[D];暨南大学;2015年
4 葛衍;论《二十四诗品》的道家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华宝;道家虚静观与《二十四诗品》[D];扬州大学;2007年
6 仝红霞;《二十四诗品》中的自然观[D];湖北民族学院;2011年
7 鲁子奇;《二十四诗品》品目暨内涵分合释义问题探析[D];北京大学;2012年
8 方婷;论《二十四诗品》对《庄子》审美风格的继承[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胡远远;《二十四诗品》论诗方法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10 纪宏菲;《二十四诗品》之“以诗论诗”论[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1012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101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