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转型的首次尝试——浅析《韦护》区别于“革命加恋爱”小说的文学独特性
本文关键词:丁玲转型的首次尝试——浅析《韦护》区别于“革命加恋爱”小说的文学独特性
【摘要】:《韦护》是丁玲于192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她首次将革命者形象纳入作品中,是丁玲从个人主义文学向革命文学开始转型的标志性作品。作品以五四运动前的社会为故事背景,以瞿秋白和王剑虹的爱情悲剧为原型,借作品中韦护与丽嘉爱情的不幸,来表现当时的社会中恋爱与革命、文学与政治之间是有着无法调和的矛盾的。在20年代"革命加恋爱"创作模式兴盛的时代背景下,《韦护》一直以来被赋予"革命加恋爱"模式小说的内涵,曾一度被定义为"革命加恋爱"小说模式中的不成功之作。然而,《韦护》这部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学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是一般"革命加恋爱"作品中所不具备的,不能够将其简单地纳入"革命加恋爱"范畴中。本文将从《韦护》的文学独特性入手,进一步阐释和解读这部作品。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革命加恋爱 抉择 矛盾 革命叙事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一、对个体命运的探索与思考丁玲在《韦护》这部作品中对于社会变革时期的个体命运予以探索,表现出了该时期的知识分子,包括女性知识分子,在面对革命与爱情两难抉择时的精神困境。小说对于“革命”有着独特的描写,全文没有明确提出任何关于“革命”的具体行动,也没有具体解释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文君;“革命加恋爱”:一种文化消费符号[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熊权;;“革命加恋爱”:早期普罗文学中的模式化书写及其嬗变[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01期
3 马燕;;论“革命加恋爱”创作模式下的“革命”话语权[J];大众文艺;2009年23期
4 李雪华;;走出性别困境,共建“绿色文化”——“革命加恋爱”模式性别审视的意蕴[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10期
5 李雪华;;言说与倾听——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革命加恋爱”模式的性别审视[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涂兰娟;;“革命加恋爱”的创作模式分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7 李淑芬;转型再生期"的心理焦虑——"革命加恋爱"文本解读[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王娟;李妍妍;;浅谈“革命加恋爱”概念的历史演变[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9 崔瑛祜;;如何看待文学史上的“异种同体”现象——以“革命加恋爱”模式创作现象的理论性浅析为例[J];学理论;2010年21期
10 熊权;;论大革命与早期左翼文学的兴起——以对“革命加恋爱”创作发生的考察为例[J];中国文学研究;2007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宁哲锋;“革命加恋爱”文学模式解析[D];延边大学;2009年
2 王洁;“革命加恋爱”模式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梦遥;左翼“革命加恋爱”小说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吴小俊;左翼文学运动前期“革命加恋爱”的小说创作现象探微[D];吉林大学;2006年
5 赵阳;“革命加恋爱”模式小说探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温卓妮;“革命加恋爱”小说的渊源及演变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7 张瑛;丁玲的“革命加恋爱”小说解读[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20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120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