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阐释《劝导》中的性别关系
本文关键词: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阐释《劝导》中的性别关系
【摘要】: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重点是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费尔克劳夫认为(1989),权力往往通过意识形态来发挥作用。批评话语分析的目的在于揭露那些隐藏在语篇背后的诸如阶级意识、权力意识以及不平等的性别关系等。在众多的研究主题之中,性别歧视现象是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重点之一。以往学者较多地运用批评话语分析来研究大众语篇以及官方话语中所隐含的权力关系,很少将批评话语分析理论运用到文学语篇的研究之中。本文将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探究文学作品《劝导》中的性别关系。前人对《劝导》的研究大都是从文学批评或文学赏析角度进行的,本论文将从批评话语分析视角研究《劝导》中的语言特点,通过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来揭示小说中隐含的权力关系、性别不平等现象以及女性是如何为争取自身的权力而进行抗争的。功能语言学为批评话语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分析方法。因此本研究将采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相关理论为语篇研究工具,对小说中的语言从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以及词汇分类角度进行阐释。使用Word2003的查找功能以及人工核查来统计词汇、及物性过程、情态、语态在作品中使用的频率。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对比分析,考察男女不同的语言特征。本文通过对《劝导》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揭露出作品中所隐含的性别意识以及语篇中存在的不平等的性别关系。通过解析作品中男性和女性的语言特点,印证了在当时的社会中男性处于主导地位,而女性则受控于男性,处于被动从属的社会地位。此外,通过解析男女对话中女主人公语言的变化,本文还发现女性逐渐敢于挑战男性的主导地位,并为争取自身的话语权做出抗争。这些发现表明了作品中存在女性主义意识的萌发。希望本研究能为性别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劝导》 性别关系 批评话语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561.07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0-15
- 1.1 Introductory remarks10-11
- 1.2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Persuasion11-12
- 1.3 The objective and research questions of the study12-13
- 1.4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data collection13
- 1.5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3-14
- 1.6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4-15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5-21
- 2.1 Literature review on gender relations15-19
- 2.1.1 The definition of gender relations15
- 2.1.2 Previous studies on gender relations15-19
- 2.2 Previous studies on Persuasion19-21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Basis and Analytical Framework21-30
- 3.1 Theoretical basis21-28
- 3.1.1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21-24
- 3.1.2 Halliday?s syetemic functional grammar24-28
- 3.2 Analytical framework28-30
- Chapter Four Analyses of the gender relations in Persuasion30-57
- 4.1 Analyses of the ideational function30-37
- 4.1.1 An analysis of transitivity processes of gender descriptions and speeches30-36
- 4.1.2 An analysis of participants of transitivity processes36-37
- 4.2 Analyses of the interpersonal function37-46
- 4.2.1 Modality analysis of Persuasion37-42
- 4.2.2 An analysis of mood structure of gender speeches in Persuasion42-44
- 4.2.3 An analysis of the addressing forms of males and females in Persuasion44-46
- 4.3 Analyses of lexical classification46-57
- 4.3.1 Analysis of lexicons in speeches of males and females47-52
- 4.3.2 Analyses of lexicons in gender descriptions52-57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57-60
- 5.1 Major Findings57-58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58-60
- Bibliography60-62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62-63
- Acknowledgements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艺;;近十年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2期
2 邹素;;批评话语分析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分析与问题反思[J];中州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3 邹素;;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现状及问题[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4 田海龙;;趋于质的研究的批评话语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年04期
5 廖益清;批评话语分析综述[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丁建新,廖益清;批评话语分析述评[J];当代语言学;2001年04期
7 吴建刚;论批评话语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纪卫宁;;二十五年的风雨历程——批评话语分析国内外发展概况评述[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于晓伟;;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阐述及其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1期
10 王占斌;苑春鸣;;关于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梳理和评述[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浙江大学当代中国话语研究中心 施旭;“批评话语分析”具有文化特殊性[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辛斌;“批评话语分析”是否失去发展意义[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顾曰国;话语、权力与话语剖析[N];社会科学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玉婷;媒体体育语篇的批评话语分析[D];西南大学;2015年
2 杨梦婵;对“中国阅兵式”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D];外交学院;2016年
3 陈周琴;基于语料库的香港占中媒体立场批评话语探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4 杨骏怡;关于《时代》和《北京周报》对中国人口问题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吕丹;中美空难新闻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D];安徽大学;2016年
6 朱倩凤;[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年
7 刘亚娟;美国总统在第9届和第22届APEC峰会上演讲的话语对比分析[D];苏州大学;2016年
8 纪俊丽;对《中国日报》与《华盛顿邮报》关于上海踩踏事件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D];郑州大学;2016年
9 张怡歌;Fairclough三维模式框架下APEC峰会新闻的批评话语分析[D];江苏大学;2016年
10 郑文文;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阐释《劝导》中的性别关系[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127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127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