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兰多:一部传记》中的身份流动性
发布时间:2017-11-05 20:33
本文关键词:《奥兰多:一部传记》中的身份流动性
更多相关文章: 伍尔夫 《奥兰多:一部传记》 身份流动性 性别身份 文化身份 历史身份
【摘要】:作为二十世纪最富有颠覆性和先锋性的作家之一,弗吉尼亚·伍尔夫深受世界大战和现代主义的洗礼,站在时代转折点上重新审视一切旧有模式。《奥兰多:一部传记》(Orlando:A Biography)这部“游戏之作”以其新奇的形式与深刻的内涵,获得许多学者的关注。这部小说讲述了伊丽莎白时代年轻贵族奥兰多的传奇经历。在三百多年的岁月里,奥兰多变成一名女性并目睹了各种历史变化。在《奥兰多》中,由于其性别和所在时空的变化,主人公奥兰多得以从独特的视角观察性别、文化和历史。这部奇幻小说融合了小说与传记特征,着重反映了伍尔夫的身份观念。虽然几十年来学者从各个角度对这部作品有大量的研究,如女性主义、雌雄同体理论、创作背景、文体形式等角度,但人们对于《奥兰多》中反映出的身份流动性还缺乏较为全面系统的整合。本文旨在通过对奥兰多三重身份问题的探究来探索伍尔夫的身份观。正如斯图亚特·霍尔总结的“去中心化”身份观所示:主体在不同时间获得不同身份,身份认同总是一个不断变动的过程。本文试图从性别身份、国族/文化身份和历史身份三方面分析其身份流动性这一主题。本文运用巴特勒的性别表演理论分析奥兰多作为男性和女性时是如何“扮演”自己的性别角色的,小说也表现了在性别表演和“引用”的同时出现偏差和断裂的现象,也出现了对“询唤”和规则的有意识的不服从,从而使奥兰多的性别身份处在一种流动和不稳定的状态。在文化身份方面,奥兰多的英国国族身份赋予他文化认同感,而这种认同感也是靠政治制度和文化传承建构而成的;奥兰多变性后在土耳其的生活经历使她获得了新的文化观点;故事结尾奥兰多在伦敦的“漫步”表现出伍尔夫将现代都市看作多元文化混杂共存的“第三空间”,奥兰多作为“城市漫游者”,其文化身份也趋于混杂流动。最后,在形式上,伍尔夫挑战了传统传记的创作模式,突破了物理时间的限制,抛弃了对主人公生活事实的详细描述,通过对历史的艺术化处理,戏拟地塑造了奥兰多这个虚构的人物,刻画了他/她流动于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复杂历史身份,揭示出传统历史记载之下历史人物的丰富内涵。在小说《奥兰多》中,通过对奥兰多身份流动性的表现,男性与女性、西方与东方、历史与小说这些二元对立的权力话语被挑战。伍尔夫批判了代表男性和统治阶级利益的英国主流意识形态,有力挑战了英国帝国主义思想,并对深受英国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的传统历史著作进行了颠覆与革新。身份的流动性体现出伍尔夫对人类存在形式的思考,对于消弭人类战争冲突有深刻启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561.074
,
本文编号:1145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145812.html